>>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前尘雨漉(36-41)

写作者:雨漉     日记本: 末梢

日期:2006年03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4

  
  36
  在邮电大楼的单身宿舍住了几个月之后,大概是刚进入夏天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了环城南路邮电家属宿舍。这里有三栋楼房,第一栋和第二栋的北头相连,第二栋的南头和第三栋相连,相连的部分既是堆放杂物的公共场所,又是职工、家属、子弟聚集闲聊的好去处,与邮电大楼的单身宿舍比起来,这里显得热闹多了,可也潜伏着一些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
  
  我们家住的是第二栋四楼南头一套三室一厨(公共卫生间)的套房,虽说有三室,但对于人口众多的我们家来说,这套房子还是小了,小得就像是一个火柴盒,而闷在里面的人就是一根一根的火柴,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家庭内战。
  
  我们家搬到这里不久,继父就被任命到下属某县邮电局担任第一负责人去了,原本在这个家里帮忙的继祖父也在暑假前回了乡下,家里就只剩下母亲一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六个孩子的起居饮食,如果是现在,我想我一定承受不起这样的生活重担。
  
  这年暑假的一天,衡湘和宏不见了,晚上,母亲和一个在长途台上班的邻居说:“不知道他们两个去哪了?”
  
  邻居提醒说:“会不会是去乡下爷爷家了?我明天帮你打电话问问。”
  
  第二天,另一个邻居说:“昨天听衡湘说,她要去乡下姨妈家。”
  
  衡湘的姨妈和祖父两家都在南阳煤矿附近,而我们家旁边的白沙矿务局办事处有车直达南阳煤矿,母亲本来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人,她认为衡湘不会带着宏出什么事的,于是,疏忽细节的母亲没有打电话告诉继父。
  
  第二天晚上,我和国湘还有母亲三人在家,继父回来了(有个貌似好心,实则喜爱搬弄是非的邻居打电话告诉了继父),继父一冲进屋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抡起拳头对着母亲打,我和国湘顿时被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得哭了起来,当然,母亲也在哭,随着母亲悲凄的哭声,我用瘦弱的身体挡在母亲前面并把母亲往后推:“妈妈……”同时,国湘也死命地拦住继父:“爸爸,你别打了……”
  
  那晚,是在邻居的调解下平息了家庭内战的,但是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我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想起它、说起它,我的眼泪都会控制不住的流下来。
  
  37
  随后,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引起母亲和继父的吵架。
  
  每次母亲和继父吵完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弟弟住到办公室去,住在办公室的日子就像逃亡人过的日子,处处都不方便。一般情况下,过了几天,就会有局领导带着继父来道歉,请母亲回家去,并说些母亲在家里的重要性云云。经过领导的不停游说,心软的母亲也就顺势带着我和弟弟回家了。
  
  以上的情形在过去的岁月里反复“上演”,我都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了,给我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不利。有一次,我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想住办公室了。”
  
  母亲说:“你想回家了?”
  
  “嗯,我要拿几本参考书。”
  
  母亲又说:“我上班时间帮你去拿(上班时间继父不在家),你把书名告诉我。”
  
  “我想自己回家拿。”
  
  “再等两天吧,估计他们(指游说的领导人之类)这两天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感觉母亲对这段婚姻开始后悔了,可母亲又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呢?一个女人如果再离一次婚,肯定会被人看不起的。唉,在那时候,仿佛“吵架、住办公室、然后回家”就是我们母子三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
  
  38
  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了(总是在十五名左右徘徊),可我感觉李老师对我始终都不错,我想,也许我是邮电子弟吧。
  
  初三第一学期,李老师宣布我们可以加入共青团了,于是,要求上进的我很慎重地交上了申请书,交完后,我心里没有一点底,因为李老师说过,本学期只有四个名额,我预感我没有机会了,结果,我真的“名落孙山”。入了团的四个同学每天都很神气地佩带着团徽,虽说那只是一枚小小的徽章,可那毕竟是“共青团员”的标志啊,而“共青团员”这个称谓在全班同学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仿佛“共青团员”就是优秀的五好学生、就是国家的栋梁、就是世界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学期我在同学中交到了两帮好朋友,一帮是晚自习后和我同路回家的文辉、琼,一帮是以我、时革、超男、京乡为成员的结拜四姊妹,从此以后,我在学校不再感到孤单,而且时革、超男、京乡还会为我更好地对付继父的女儿衡湘出谋划策。
  
  39
  冬天的时候,衡湘和我打了一架,她不但打输了,还受到了继父的严厉批评(打架是她的错引起的)。这次打架,我总算为母亲出了一口气,也为自己平日里受尽她的欺负而扬眉吐气了,真开心!
  
  不久,邮电局招工,继父觉得衡湘在家经常挑起事端和母亲吵架,闹得家里不得安宁,便通过关系把她的年龄改大了两岁,让她去了一个县城工作。
  
  一根不断引爆家庭内战的火柴,终于远远地离开了这个家。
  
  40
  初三第二学期,李老师宣布又有一次入团机会,说这次有六个名额。我想,凭我现在的成绩,肯定还是入不了的,所以,我对谁能入、谁不能入没有一点兴趣,几乎不参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却出乎意料地入了,当时,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是让我兴奋不已的事啊!
  
  不过最终还是给我留下了遗憾,因为我们六个人的团徽直到开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才拿到手,我觉得没有佩戴团徽在同学面前亮相是件挺遗憾的事情。也许我太在意那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了吧,或者,我已经开始有了一点虚荣心了?
  
  41
  尽管继父和母亲会为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发生家庭内战,但继父对我和弟弟还是比较关心的,与音信杳无的亲生父亲相比,继父还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爸爸”。关于继父在责任感方面的具体表现,我曾在2004年2月8日写过一篇《晚安》,后来给继父看了,他深为感动。
  
  摘录《晚安》一个片段:中考考场设在离家较远的十六中,为了保证下午以充沛的精力应考,继父给我规定了充足的午睡时间,然后顶着烈日骑单车送我去考点。我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确良衬衣,他的后衣摆在徐徐的南风中伴着脚踏的动作一掀一掀的,他的背部随着考点的临近而逐渐被汗水沁湿,灰色的衬衣紧贴在脊背上。到了考点,我从单车的后座上跳下来,我发现继父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当时我很想说:“谢谢爸爸!”可我的话还在口里打转转,继父却先开口了,他嘱咐我考试时要沉着、要细心……
  
  

完成时间:2006.03.05 11:13:1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