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斜阳的信,她问:甘肃现在应该是流风回雪的季节吧?我就开始很渴望下雪.
日子有很多阳光,可是并不温暖.如果能在一个碰巧早起的早上,看着阳光照在小几和藤椅上,会有些些幸福感觉飘进心里.
提起幸福,就立刻想到一对朋友_两只鸟儿.:)
写过那个盘点之后就是忙乱的新年,团聚.赴约.吃饭.唱K,对了还充当了几天"临时妈妈".
可是,那个盘点的内容却总是在我心里绕啊绕的,隐隐约约中我问自己为什么一年的盘点都是些快乐的事呢?为什么都是获取而没有失去呢?我就真的没有不快乐过么?
那么日记仍然无法抵达我想要的真实,一旦裸露在外的,就会带着些取悦的目的?就像平时的自己,很少跟朋友抱怨,总是解决了问题,再给他们讲故事.网络中我仍然无法完全释放自己.
这跟巨蟹的天性有关么?
开始读昆得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下子在西北书城抱回来12本书之后,我故意把昆得拉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没来由的,对公认的大师有点不太信任,或者不太信任自己,“大师的作品也许是晦涩的吧”。看过三分之二后,我想脱口而出的居然是:“大师就是大师!”这样媚俗的一句。笑。
跟同事“孙”(同专业的文学青年)聊的时候,提到关于西方文学重心理的哲理性思辩和中国传统作品重视情节的高度真实。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武侠小说中普通的高手是能够把武功招数演绎的滴水不漏,而真正的高手可以化招数为无形。就像小李飞刀,没有人看到他是怎样出手的,对方的喉咙已经被他的飞刀刺穿了。这是最近对比阅读之后得到的心得。蛮敝帚自珍的。:)
对于托马斯,我有点特别的喜欢。
那样一个要被卫道士称为滥情的人,在灵魂深处却保持着无以伦比的纯情和真挚。我甚至渴望能成为他二百多个情人中的一个,现实中没有这样有趣的人,也没有这样勇敢的我。王小波喜欢引用一句话:“在写作和计算的时候,我就超越了性别也超越了全人类。”可是在阅读优秀作品的时候,我同时能感觉到自己的超现实,并且醺醺然,陶醉其中。
这种超现实可以暂时的摆脱痛苦,所以我首先要把王小波推荐给梅。
希望她能有足够的时间读完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