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闹欣喜的春节过去了,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那种感动仍然洋溢在我周围。
但时常耳旁总能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个年啊,一年比一年无趣,还不如平常节假日过的有意思。鞭炮不能放,往日繁闹的街道此时也冷清许多。吃吃团年饭,鸡鸭鱼肉看了就腻,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古板陈旧毫无创意。这个年也就这么过了。你看看人家国外的圣诞节,满街狂欢、跳跃,男女老少带劲儿的共同参与着,琳琅满目的玩具,可爱亮丽的城市装点,无处不呈现出节日的生动活泼。这才叫过节嘛。对这些相似的抱怨,我发现大多都来自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们把春节当作是老一辈的节日,像与自己关系不大,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打发完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是现代年轻人浮躁的心态和追求新鲜刺激的性格趋向有关以外,更主要的是他们没有真正领悟到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深刻含义。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日,它象征着亲人团聚,重逢,意味着归家的轻松和亲情的温暖,是笑容与歌声的洋溢,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重新鼓起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怎么能说它是无意义没劲的呢?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节日的方式。西方国家以开放、自我为个性展示,他们欢庆着,仿佛更多的是对情感的宣泄、释放,用张扬新奇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愉悦。而在我国,城市街道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前都贴这倒“福”,除了吃团年饭,(北方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给祖先祭祀上坟,小孩子可以得压岁钱,收看越来越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乡村还可以燃放烟花,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很多不为大家熟知的风俗习惯都在春节聚拢。春节包涵了人类丰富朴实的真情,还会有比这更伟大,更动情,更细腻的表达方式吗?整个中国充满了爱的气息,没有比这个节日更有意义的了。
现在年轻人大多喜欢寻求刺激,喜欢用张扬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对眼前这种熟悉的场景和传统习惯感到精神疲乏。这是正常的。试想,国外也许同样有人对他们这种习以为常的民族欢庆模式感到些许厌倦,而对东方文化,比如中国的各种节日习俗好奇,向往。如果,我们能领悟到春节所带给中国的团结凝聚的力量,体会它作为历史传统的珍贵与伟大,我们不仅不会羡慕西方国家的张狂与欢放,并且会更热爱和珍惜这个伟大的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春节,尽情享受它带给每一个人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今年,我回乡下过年,因为我喜欢大年三十零点时震耳欲聋的火炮声。那时紧捂双耳的我内心激动万分,仿佛听到全中国人们的欢呼声,好象能看到每个人脸上相同的快乐表情。我知道那时有幸福的泪在往心里流淌。
大城市的春节少了烟花四处绚烂,和噼啪轰响,也许会显得冷清点。但是有亲人在笑,有朋友在唱,有小孩在闹,这样的情景您还会不快乐吗?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领悟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吧。就像我如此热爱我的家乡,父母一样。与她们相聚的日子,每天都是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