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这样悼念你

写作者:妙逸     日记本: 等到拈花微笑

日期:2006年02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25

   读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今年的第一期后,在考虑放到包里随身带的书选哪一本,忽然会选择架上搁了好久没读完的《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声音》——还是2001年出版的“老书”了。因为是自己的(还是不花钱得来的奖品),所以常常是随便翻然后束之高阁,总想着随时都可以看的,真正应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
   选它好象是心血来潮,但是晚间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再次感受到了心理学上神秘的场效应:王选先生今天中午病逝了。而我新换到包里的那本书的第一篇就是他的讲座《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王选先生是北大方正的开创者,被誉为“当代的毕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还有着一长串政治的、学术的头衔......我对这些毫不熟悉,也无法估量它们的价值,让我景仰的是阅读先生1998年的演讲稿时所感受到的他的幽默和从中体现出的一个学者、智慧的人的胸怀和修养。
   打开书再读一遍,没有悲哀,只觉得先生不会离去,那些精神上饱满充实的人常常因为这样的富有而生命之树长青。
   这是我艳羡和追求的——肉体和物质的东西终是逃不了灰飞湮灭的命运,可以长存的只有精神财富。
  
   王选先生说:“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象普通人那么生活,”......“但是,自己劳动的成果,自己创造的东西的体现,那种享受是难以形容的”......“而且我认为克服困难本身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享受”,“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把工作中的克服困难看作是一种享受”......
   王选先生说:“当自己提出新的思想的时候,必然自己是首先的实现者。”......“假如你的新思想自己不能实现,别人缺乏你这种感情,碰到困难以后也不知道要害关键的地方,就不容易取得好的结果。这个新思想假如不实现,时间一过,它的创新就没有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在年轻的时候培养动手习惯,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想出出主意,不想动手,很难取得很大的成果。”......
   王选先生说:“赶潮流往往不行,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把一个冷门的东西搞成热门,”......“正确的名利观就是我们不要去追求科学以外的东西,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能力培养跟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我们要相信知识的价值最终会体现”......
   王选先生说:“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王选先生还说:“邓稼先的伟大,在于让才华比他更出众的人能够发挥他们的本领,”......“中国就喜欢打麻将,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盯住对家,自己多摸点好牌,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中国需要有邓稼先,也需要容纳奥本海默,但可惜中国社会环境往往容纳不了奥本海默。所以中国要取得成绩,可能更需要邓稼先这样的人,既有才华,又能容纳别人有才华,当然我希望今后中国也能容纳奥本海默。”......
   ......
  
   好象是第一次在日记里如此长篇累牍地引用某人说,与个人崇拜无关。用这样的方式送先生上路,虽然他从来就不知道有我这样的一个人和这样的一番心意。也是趁此再次赠送给自己力量,山,在前面,而路,漫漫。

完成时间:2006.02.13 21:14:0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