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们就都考完了,今天集体阅卷。到一个指定的学校,塞进一间拥挤的大教室,先是局长讲话,抽考意义、阅卷事项云云,周遭一片嘈杂,有时觉得领导也挺可怜,上面讲得声嘶力竭,下面自顾说话。习惯了在这个时候拿本书看,谁都吵不到我,心里很安静。
然后是分组分教室,组长交待一下便分头做事。昨夜只睡了六个多小时,但是状态很好,笔飞快地移动,心念电闪间,我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审核无误。有些小小的得意,全教室就我最先看完。稍稍歇了口气,然后很仗义地跟人帮忙。然后又歇了歇,奇怪怎么有人看那么慢?实在是很简单的试卷。观察之下,有的划个勾就要顿一下笔,习惯性地打个点,自然就慢了;有的一边看一边说闲话,一心怎可二用?有的不会巧妙地节省时间,一张卷子翻过来看又翻过去,再翻过来......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往往是一些细小的习惯和细节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难怪说,细节缔造完美。今天的工作我注意得很好,所以比他们都快,但是自己要记得把这样的优点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各处去,人才可能不断进步。
下午的时候,一个个都已经头晕眼花了,全区那么多份试卷要批改,也不是闹着玩的。最后拆封条,才知道自己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我认为我的学生考得不理想。其实在考前看别的老师紧张得如临大敌,我就觉得没必要。总要有人当最后一名是不是?而且,在和丁丁的交流中我们一致认为,如果只是能让孩子打几个高分而不懂得快乐健康地生活,我们的教育有什么意义?当然,在今天这是异类的声音,这是个讲求功利的年代,没有高分,你就进不了所谓的好学校......不过我不怕。大不了就让我下岗吧,但是我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在潮流面前敢于说不的人,虽然很悲壮,但是很勇敢。所以,在学生的兴趣和高分间作取舍的时候,我通常会牺牲后者。这样也许会让人误解我不是一个好老师,但是那有什么要紧?我为自己的良心活着,而不是名声。
尽管如此,我还是意识到,高素质和高分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一个有高素质、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人,得到高分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次学生考得不好,就说明在我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还有些工作是做得不够的。我不赞成让孩子们死抄课文,死记硬背,我总是希望他们能快乐地学习,热爱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做到了一部分。其他老师多次告诉我,在宽松的艺术课堂上,经常有孩子一边画画一边哼英语歌曲;画完画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会自己拿出英语书来看;我自己也亲见课间孩子们在自发地做英语游戏......但是反思起来,我仅仅是做了表面的调动,而没有让课程本身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还没有体验到要学好一样东西的一定要经历的苦尽甘来。这是我下个学期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的。
也许要求自己是有些苛刻吧,因为很多工作有时候并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好在二年级的小孩这次数学考试进步很大,考得不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在别人都说我负担重,自己也觉得有时真是分身无术的时候,我会想起安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失败的人找原因,成功的人找方法。如果我总是以种种其他客观原因来纵容自己的一些不成功,人就会懒惰下去。我一直都很喜欢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样的日记发自肺腑,但是也会有些酸吧?没关系,我就写给自己好了,作为一种承诺和将来勤奋的动力,权当在林子里栽下一个心愿,我会用坚持的爱来浇灌,期待它有一天开出满树的花。也许是朴素的那种,但是是用尽了心力,即便要凋零,也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