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股东持股比例最大的十家公司
简 称 外资法人股东 持股比例%
成霖股份 GLOBEUNIONINDUSTRIAL(BVI)COPR. 42.9
宁波东睦睦特殊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36.52
广州国光 PRDFNO.1L.L.C 30
成霖股份 庆津有限公司 29.89
G宜华荣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29.34
G凤竹 香港振兴实业公司 25.19
凌云股份英属维尔京群岛第五汽车有限公司 27.23
生益科技香港伟华电子有限公司 25.91
双良股份香港STARBOARDLIMITED 25.85
维维股份GIANTHARVESTLIMITED 25.09 2006年01月07日05:01 [补记] 外资并购A股的目标究竟会锁定哪些板块和公司呢?
国泰君安将市盈率在30倍以下公司按并购潜力系数进行排序,选择出排名前113家上市公司。从这113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钢铁、金属非金属等资源类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前。另外,五家上市银行中就有四家银行进入并购潜力排名前113家公司的行列。因此,该机构认为,外资并购的重点行业应该集中在四类:一是资源类行业。如钢铁、金属非金属与采矿行业;二是资产类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可以享受土地升值和汇率上升的双重好处;三是限制少、壁垒低的行业。如零售业务;四是金融服务业。 2006年01月07日05:01 [补记] 外资并购潜力系数排名前113 家上市公司
证券简称 外资并购潜力系数 PE 行业名称
G宏盛 16.214 17.82 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
赣南果业 12.412 15.97 农业
中铁二局 10.729 22.41 建筑与工程
五矿发展 8.015 9.96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隧道股份 7.932 21.57 建筑与工程
上海医药 6.54 19.36 制药
诚志股份 6.146 25.65 生物科技
G株冶 6.05 12.66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安徽水利 5.868 19.85 建筑与工程
中油化建 5.726 25.25 建筑与工程
友谊股份 5.467 17.08 零售业
云南铜业 5.359 8.1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金龙汽车 5.196 12.14 汽车
南纺股份 4.863 19.82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三联商社 4.826 25.83 零售业
G中孚 4.597 12.98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厦门国贸 4.546 10.77 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
先锋股份 4.497 13.22 房地产
鲁银投资 4.306 22.03 钢铁
G铜都 4.224 6.19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南钢股份 4.126 5.03 钢铁
G民生 4.019 8.48 商业银行
深天健 3.958 25.04 建筑与工程
豫园商城 3.863 26.15 服装、服饰与奢侈品
豫光金铅 3.862 11.63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腾达建设 3.847 14.65 建筑与工程
山东黄金 3.844 18.61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济南钢铁 3.822 4.03 钢铁
云铝股份 3.782 11.55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建发股份 3.735 11.97 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
太钢不锈 3.666 4.78 钢铁
中材国际 3.664 27.11 建筑与工程
中金黄金 3.595 23.95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包头铝业 3.59 11.22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新湖创业 3.547 19.14 房地产
深发展A 3.53 22.34 商业银行
G网新 3.482 24.8 电信服务
华夏银行 3.481 12.03 商业银行
太极集团 3.391 18.33 制药
莱钢股份 3.328 6.75 钢铁
武汉中百 3.285 28.07 零售业
本钢板材 3.192 6.39 钢铁
G承钒钛 3.121 7.67 钢铁
方正科技 3.118 17.67 电脑与外围设备
通威股份 3.062 11.8 食品
江苏舜天 3.02 23.32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浦发银行 2.964 13.68 商业银行
红豆股份 2.915 12.45 服装、服饰与奢侈品
国药股份 2.914 14.53 制药
G顺鑫 2.904 14.1 食品
美的电器 2.855 6.95 家用器具与特殊消费品
伊利股份 2.821 16.15 食品
G大杨 2.819 13.62 服装、服饰与奢侈品
深长城A 2.747 10.53 房地产
杭钢股份 2.745 8.17 钢铁
G东创 2.729 27.45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八一钢铁 2.714 5.28 钢铁
正虹科技 2.674 16.76 食品
深桑达A 2.621 23.2 电信服务
海南椰岛 2.611 17.91 饮料
深圳华强 2.591 27.36 电子设备与仪器
长安汽车 2.57 21.52 汽车
广钢股份 2.524 25.58 钢铁
唐钢股份 2.515 5.68 钢铁
建投能源 2.488 25.94 电力
双汇发展 2.487 17.83 食品
中国联通 2.478 18.4 电信服务
G凯诺 2.426 8.61 服装、服饰与奢侈品
酒钢宏兴 2.415 4.58 钢铁
安阳钢铁 2.41 6.92 钢铁
栖霞建设 2.406 11.29 房地产
浙江东方 2.401 20.5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华菱管线 2.398 10.21 钢铁
沙河股份 2.39 15.29 房地产
草原兴发 2.39 22.05 食品
长电科技 2.318 27.21 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
金宇集团 2.308 22.74 生物科技
G人福 2.298 14.02 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
包钢股份 2.291 2.11 钢铁
双鹤药业 2.269 9.1 制药
中青旅 2.26 28.37 酒店、餐馆与休闲
上海航空 2.248 23.35 公路、铁路运输与海运
邯郸钢铁 2.244 5.39 钢铁
G建工 2.234 8.96 家用器具与特殊消费品
华东医药 2.226 29.66 制药
G伟星 2.207 14 服装、服饰与奢侈品
G韶钢 2.203 6.22 钢铁
G七喜 2.184 16.94 电脑与外围设备
新希望 2.179 12.75 食品
广汇股份 2.173 12.89 房地产
厦工股份 2.159 20.83 机械
钱江摩托 2.156 20.25 汽车
G铸管 2.147 5.52 钢铁
江苏纺织 2.12 17.86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阳光股份 2.113 12.53 房地产
中国重汽 2.111 15.75 机械
中华企业 2.104 7.37 房地产
科达股份 2.091 19.79 建筑与工程
ST 福日 2.085 27.29 电子设备与仪器
G苏宁 2.077 11.02 零售业
光明乳业 2.076 15.81 食品
金盘股份 2.072 12.65 汽车零部件
G新钢钒 2.069 3.73 钢铁
大众公用 2.065 22.92 燃气
重庆百货 2.059 18.75 零售业
江钻股份 2.056 16.23 能源设备与服务
大冶特钢 2.052 23.27 钢铁
申达股份 2.023 14.79 贸易公司与经销商
深科技A 2.022 18.82 电脑与外围设备
南京中商 2.011 25.11 零售业
G博汇 2.011 9.33 纸与林木产品
上海家化 2.01 26.03 个人用品
新华百货 2.008 14.67 零售业 2006年01月07日05:01 五大并购多发地带 [补记] 事实上,出于股改以及外资进入加速的预期,海螺水泥、华菱管线、招商银行等股票已经在此前呈现出一骑绝尘的走势。就本质而言,这些股票只不过是所处行业的一个代表,未来针对金融、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并购必将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那些有着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对某些运作规范、透明并且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投资这样的公司,对于资金量较大、注重规范运作及追求分红回报的外资而言,是符合投资额度适中、投资比较稳健、每年可以获得稳定分红的投资理念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外资而言,它们进入中国并不是为了投机套现、获取分红,它们更注重长线目标的投资渗透,比如说外资对于江铃汽车股权、股改对价、董事会人选、销售渠道等问题的寸土必争,都让我们闻到了并购中硝烟的味道。
由以上分析来看,外资并购的主要目标将不再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壳”不再是以前那样的稀缺资源,并购的目标将是绩优公司或行业龙头,它们有更多吸引外资的市场资源、管理人才、产能和市场准入资格。而汽车、金融、钢铁、水泥、机械等具备蓝筹性质的行业必将成为外资并购的多发地带。
钢铁并购风生水起
就钢铁行业自身而言,由于宏观调控以及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钢铁正在步入行业低谷,许多股票相继跌破了净资产。理论而言,一只股票一旦跌破净资产,则投资这只股票就意味着物超所值。因为对于投资家而言,与其用同样资金建设一个和这种上市公司规模相当的企业,还不如在股市上来得方便,它不仅可以省去许多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如申请、选址、可行性研究等,还可以利用现成的员工、销售网络等,而未来的股改全流通正为这种收购兼并提供了可能。据此前分析称,若以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理论上外资只需用1100亿元人民币就能全面收购中国最大的三个钢铁上市企业:G宝钢、G武钢和G鞍钢。而根据我国研究人员的估计,这样的总估值远远未达重建一个宝钢的资金需求。正是出于此种考虑,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在收购华菱管线后,还频频与包钢股份、八一钢铁等多家钢铁上市公司有过“亲密接触”,谋求参股;而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阿塞洛钢铁集团也在做着收购莱钢股份的打算。
水泥并购方兴未艾
与钢铁一样,水泥行业也正经受着行业的阵痛。从有关分析来看,短期水泥由于受宏观调控影响而处于阶段性周期底部区域,但已逐渐接近尾部区域,预计今年中期后,随着供求关系的逐渐改善及生产成本的小幅下降,水泥行业开始有望逐渐走出低谷,2006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有望提高30%左右。在水泥行业黎明来临前夕,许多外资加速了向中国前进的脚步,HOLCHI NB.V.增持华新水泥B股,德国海德堡受让冀东水泥子公司股份,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这些水泥巨头入资中国水泥企业,其目的不仅为了投资收益,更主要的是谋求进军中国水泥市场,分享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盛宴,在同行业的小兄弟内外联手的情况下,水泥行业的老大哥海螺水泥也没闲着,它不久前也引进了MS和IFC两家战略投资者。综合而言,外资的进入将提升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遏制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助于具有核心优势的公司在并购重组热潮中快速扩张壮大。
汽车并购马力十足
加入WTO之后,汽车行业被认为是受到冲击最大,而同时外资并购机会最高的行业之一。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下、开发能力低的缺点非常突出。但是由于多年来政策的倾斜和保护,我国汽车行业尤其是中高级轿车利润率远远高出国际水平。由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同时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大背景下,为赚取国内汽车行业畸高的利润,分享国内汽车行业巨大的增长潜力,国际资本并购国内汽车企业的步伐越来越快。受此影响,国内轿车三大主力厂商一汽、东风、上汽及微型车五大主要厂商长安、天汽、昌河、柳微和哈飞均已引入外国合作者,各地中外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股权并购、资产重组的案例不断涌现。比较而言,福特汽车在前几年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落后于通用、本田等行业对手,并购显然已成为其抢占市场份额的捷径。为此,它不断出击收编上市公司,虽然受我国有关政策所限,福特汽车仍以微弱劣势屈居第二大股东,但它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已经取得了人数上的优势,取得了控制权。从江铃汽车的发展来看,正是福特汽车为公司注入的新车型、新技术才让它在行业低谷时取得不俗成绩。而未来围绕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的控制权以及股权的争夺,将愈发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应该说,目前与外资有着深度合作的上汽、东风、长安、北汽等大型汽车集团,其所属上市公司被外资入股的可能性更大。因此,G上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等品种值得关注。
工程机械来日方长
与上述众多行业一样,机械行业正步入行业低谷,首家拿出股改方案的G三一也拿出了业绩下滑的报告。但是,该行业同时也面临着产业整合的内在需求。通过并购消灭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这是美国100年前,即1896-1904年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主题。兼并浪潮过后,在美国形成了以行业和市场垄断为特征的经济制度。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格局与100年前美国的市场环境相似,由于行业景气程度的提高,吸引了大量投资资本进入,行业集中度急剧下降,尤其在部分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中。在行业进入衰退的阶段,兼并重组必然成为市场竞争手段,以此来淘汰竞争对手,整合行业资源。在此背景下,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科技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凯雷,意图通过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引进资金、项目,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等措施挨过行业严冬,并在困境中做大做强。面对徐工科技逼人的气势,想必桂柳工、厦工股份等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也必不会坐视不理,它们也存在着兼并重组乃至引入外资的可能。
金融行业最具看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参股我国金融业的热潮正拉开序幕。事实上,外资参股国内商业银行早已暗流涌动。根据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特征看,银行间的并购是扩充规模、开拓新的市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除积极筹备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外,明显加快了购并中资银行的步伐,参股、控股中资银行已成为外资银行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2001年12月29日,汇丰银行及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分别参股上海银行8%和3%,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则在原持有上海银行5%股份的基础上增持2%的股份……而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对参股银行正表现出焦急的心态,除了已经入局的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之外,G民生、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业上市公司一个个均纳入外资的视线,并且它们给出的价格均超出净资产许多。 2006年01月07日05:01 [补记] 最有可能出现企业被外资并购的行业包括:汽车业、物流业、金融业、制造业、商业零售业、公用事业。
一是汽车业。随着近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现在汽车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有目共睹的。外资进入中国汽车行业,不仅可以很快的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还有利于实现其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二是物流业。中国成功入世极大地加强国内外贸易,未来的交运需求趋旺,抢占市场份额、保证外商产品流通效率、提供物流服务等因素使外资青睐国内的物流行业。
三是金融业。国内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而国内产业的发展尚很幼稚,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的规模实力相差悬殊,国内企业也基本不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于该行业,首先是通过与外资的合作与合营提高竞争力,因此,该行业的中外合作在未来几年也将成为热点。
四是制造业。中国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和较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家电、钢铁、部分IT产品、医药和化工行业上,而且这些行业或者地域性强,或者已经建成了成熟的营销网络和渠道,外资进入除获得成本优势外,还可获得市场份额。五是商业零售。目前商业用地和销售渠道正成为稀缺资源,外资进入后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并购将成为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六是公用事业。目前国内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一般性城市公用事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垄断竞争优势,外资介入由此也会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外资热衷银行股应该说上述涉及到的并购热门行业中的相关个股在后市都会受到资金的炒作,后市都会有所表现,如钢铁股、汽车股昨日就出现了整体反弹的态势。不过,由于行业所处的景气状态不同,同时业绩因素将成为影响个股股价走势的重要因素(由于2005年年报即将披露),因此外资并购题材股的机会将表现为交易性机会(如钢铁、汽车股等)或投资性机会。对于投资性机会的把握,笔者以为应重点关注银行股的表现。
相对于其他并购热门行业,由于中国的金融服务领域比一般行业对外资更具吸引力,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新热点将更加多地集中在该领域。同时相对于香港上市的交行和建行,国内银行股总体处于低估的状态(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建行和交行的平均市净率水平为2.71倍。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等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水平为2.48倍)。其中G民生、浦发银行值得重点跟踪,伺机介入。
2006年12月24日04:12 中国跨境并购新规 [补记] 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出台的规定,其中概括了某些领域的投资程序,这些领域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著名或传统本土品牌。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简称国资委)重申,国家仍将对军事、能源、石油、煤矿、电信、航空和船运行业进行“绝对”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