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是公务员成长的伴侣,可以这样说,没有报纸,就没有公务员。
过去,报纸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混到一定的级别,单位就会为他订一份报纸,不论这份报纸有没有必要,合不合适他的工作。
早年的报纸,是很耐看的,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虫鱼鸟兽,左看世界风云,右观国内新闻。天下事,人间事,情事,爱事,悲事,喜事,都可以找到对路的回应,各取所需,各得所求。每个人上班都要捧着报纸看了一会,还要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偶尔发生争论,那气氛很是很温暖,也很友好,争过了,论过了,仍然余味无穷。
留在记忆中情形是,每年单位订报,根本用不着上面发文下死任务,《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光明日报》,外加一份《中国绿色时报》,这些都是必订的,已经成了惯例。
看报,成了公务员必修的功课,难怪社会上传谣,机关干部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清茶一张报”。
时至今日,报纸早就被快捷方便的网络和电视取代了。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走进网络,普天之下,什么事都逃不过英特网的法眼,曾荫权、何厚铧赴京述职,美国评出2005年度五大谎言,十五岁的未婚妈妈已经有个两岁的儿子,却不知道孩子爸爸到底是谁,基地组织计划对美国大城市进行核攻击。
焦点访谈还有这样的报道,一份《韶关日报》,由于害怕发行量超不过3万份,会被注销刊号。县、乡两级政府只好采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城市居民70人订一份报纸,农村人140人订一份,吃财政的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等,必须人手一份。害得学校里同样的报纸泛滥成灾,报订价是每年200多元,但98%的人根本不看,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积多了,拿出去当废纸卖了,多少还可以挽回点经济损失。
这种情形恐怕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
先是单位花钱订了报,所有领导都是人手二三份,办公室又是四五份,行业的,专业的,系统的,党建的等等,每样订一份,就有十多份。每天送报的都是费劲地喘着气上楼,放下报纸,休息一会才要下去的。送来的报纸,成沓成沓地放在那儿,根本没人看,积得多了,做人情送出去让朋友装修房子时盖地,或者年终当费纸处理。有趣的是,在和收破烂的人争斤论两时热情却很高,仿佛那成叠的报纸原是一堆金子似的。
这样说来,报纸对公务员来说,竟然不是荣耀,而是累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