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把自己对于法律接受的看法发上去了,顺便看了一下自己的文集。很有意思的是,那些书写心路历程的文字看的人比较多。至于涉及专业的那些文字则是人烟冷落。需要反思吗?
想来,这和我对胡杨林的看法有直接的关联。我发现,在胡杨林发表的文章既有描述个人情感历程、发表人生感慨的文字,也有对于时事的关注。中国读书人向来有“经世济用”的传统,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过,正如mingzhong兄所言,是不是可以来点通俗的。毕竟,交流应该建立在大家能够交流的平台上。
因此,我想以后写东西这些涉及自己的专业性的文字还是要发的,这里毕竟是我的家园,也是我的文字仓库。另外,就是注意受众的感受。毕竟,在某种意义上,受众决定了文本的意义和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