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朋友的一封信

写作者:亦石515     日记本: 窗边的黄昏

日期:2005年12月2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75

  朋友给一个受资助孩子的信
  
  艳圆,你好
   来信收悉,谢谢你的关心,我一直很注意保重自己身体的。
   你的高中生活将要过去一半了,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初涉人生的高中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中,在此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很容易对它们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吸取很多积极,正面因子,同时主观辨别是非曲折,过滤那些消极因素,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经过很多年后,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价值,成就或快乐,最终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事即做人。因此在这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去做人,我相信这也是你们老师经常跟你们讲的,不要以为这些是政治宣传方面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激情,负责任的人,会让你终身收益的。要克服自卑心理,多跟别人交流,培养自己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道理你应该是清楚的,我就不多说了。
   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把主要任务做好是你的义务,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实现自己理想,为自己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步骤。所以,学习是你现在三年的重点。明确了这个重点后,就把自己精力进行合理分配,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影响,盯住主要任务不放松,争取交出一份让家长,老师都满意的成绩单,来回报妈妈艰辛的工作和老师的汗水。当然,人总是有感情的,分班后那种怀念和伤感总会有的,把这分怀念尘封起来,积极面对新同学,建立新环境,融合进去,会发现别有洞天。只要合理利用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跟同学们交往,高中生涯将是你今生难忘的历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卓越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我也曾经经历过你现在的阶段,也看到身边很多同学们的发展,因此在这里简单谈谈学习方法,假有偏颇之处,望包涵。
  1. 上课认真听讲,是所有方法中最简单,最有效的。老师是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以教育为本职工作的一群人,因此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尊重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上课认真听讲,是学好功课的前提。虽然班级上总有一群人,自以为天赋异禀,上课不听而且成绩尚可,但他们是不具备长期优秀潜质的人,他们会被你轻松超越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向他们学。上次你班主任说你上课不够认真,你要在这点上多加注意。
  2. 学会考试,是提高应试成绩的捷径。我记得我们上高中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他告诉我们,即使再聪明,如果考试方法不对路,他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我现在很愿意把他对我们的教导与你分享。A.考试总是不全面的。没有一份试卷能全部测试出你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但是他却经常是别人来衡量你的工具。因此,不管你学的如何,一定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能做。要尽量在试卷上尽你所能的展现自己的知识。会的一定要做,会多少做多少。B.考试需要理性的态度。在考试中,不要夹带任何情感。不要被考试的内容难打蒙了,或者是因为考试简单而心浮气躁。一步一步的做,不要靠考试前复查来修正,做多少要保证对多少,特别是解答题,更应该如此。要做到答题结束,就有信心交卷。C.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保证基本分不失。不要把重点放在难点上,而是要保证基本分不失误。无论什么考试,难题占的比重不会超过20%的,因此如果能做到80%基本题不失分,你成绩就很有保障。
  3. 善于总结,让自己不在同一问题上犯第二次错误,这才能让自己真正步入高手的行列。上面考试技巧中,也说到考试要保证基本分,这样就能保证成绩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偶尔的难题或者是自己出错误的地方,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点的漏洞不断被弥补。要学会原谅自己的第一次犯错,但是一定不能原谅自己在同样问题上的第二次错误。学习如此,做人亦然。
  4. 多多练习,勤能补拙。关于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每个人都会这么跟你说的。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仅供参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酌情应用。
  当然,学习要有个平和的心态。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的,也许明天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要给自己设定过多的心理负担,保持一个积极和阳光的心情。
  关于我的照片,我想起了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你安心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就很开心了。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习进步,家人安康。
  
   致
  礼!
  
  注:上次来信中有2处错别字:谁时(随时),支助(资助)。望改正。
  
  

完成时间:2005.12.21 09:46:4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