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雪,起床后发现并没有下。
今天要把二校的稿件送到编辑部,路上,可以感到虽然没有下雪,但气温却的确比前两天低了很多。后悔自己没有把帽子加在羽绒服上,也赶紧把手揣进兜里。
远远看见体育馆那里人头攒动。近些了,还发现有穿着警服的人在维持秩序。排队的都是学生。一下明白了,人才交流会。
走着。学生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手里拿着推荐材料。队伍从体育馆快排到图书馆了,人还在增加着。
从编辑部出来,已近九点。发现长龙还在慢慢蠕动。再到体育馆门口的时候,门已经开了,学生们争着跑进去,奔自己的前程。
看着瑟瑟冷风中的莘莘学子,我想了很多。
想到前两天看新闻,说公务员考试火爆,达到历史新高,录取率达35比1。
想到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想到现在的考研热。
……
回老家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是否上大学的看法已大大不同于以前。辍学的学生大大增加。
人们说,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到工作,家里挣钱这么不容易,上它干什么?现在有些地方乡镇企业很多,孩子早点挣钱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我怎么看待读大学呢?
首先,大学是职业训练基地,通过大学的正规训练,学得一项技能,安身立命。
其次,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地方。
再次,大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地方。不能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打开知识面,博览群书,提升自己的人生志趣。
总之,大学给了你一张走向社会的通行证,给了你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但象牙塔毕竟不是外面的社会,要学会正视挫折和失败。大学不仅是学知识,还要注意知识以外的东西,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一定意义上更重要。
在就业的过程里面肯定有不公的存在,但我不能因为不公平就不出生。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身,能选择的是我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怎么努力。
我知道一个大学生,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第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上大学的时候迷恋网络把家给的学费都打游戏了。考试有好几科不及格,毕业证、学位证都没有,混迹于京城。
我教的第一届本科生的一个,和我老乡,农村的家也不富裕。本科毕业,考到这里来读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学校已经把他留在这里了。
人和人的差别,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智力上的,而是非智力上的。
命运都是事后的重新计算,现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