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注会”随想2005
--------------------------------------------------------------------------------
自从有了CPA之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自从进入网校,“注会”路上因有了老师和同学而不再孤独;自从加入“52班”,生命多了一份责任,生活添了一份精彩,当看到网校征稿启示时,不由自主地触动了隐藏在内心深处某一处创作的灵犀,于是就有了这一厢情意梦呓般的絮叨文字。
我的故乡-川东北一个山清水秀的城镇,有我精心打造的会计工作室,由于合作六年伙伴的 “单飞”,给我生意及心灵带来较大冲击,QQ好友“经纪人小胖哥”说如果不学习,将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掉,于是有了报考“注会”的想法。上网查资料时了解到“注会”被称为“魔鬼”考试,破五关斩六将,成功率仅为10%左右,36岁以上1%.我会是那百里挑一的幸运者吗?是的!也许那1%因没了我而遗憾,有了我更精彩,所以我今年报考了《会计》与《税法》,开始了我的CPA梦想之旅。
报名后第一件事是报网校远程教育,听网校课件,有一种新鲜感,尤其听了张志凤教师讲的《会计》之后,真为学习注会课程而感到自豪。老师讲课颇具大家风范,自已不拘言笑,妙语连珠,时而深入浅出,时而追根溯源,娓娓道来,引人入神,激发了我对学习会计浓厚的兴趣。做网校习题时,答疑版块老师风趣幽默的回复使我时常笑声不断,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无限的乐趣。
当看到中华会计网校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综合讨论区之“52号老师,凶猛的东北虎老师,权威的12号老师(似水流年),武林高手22号老师(华山伦剑)将陪同您一起学会计与税法和财务成本管理及审计”论题时,细读52号老师的前言,从这些平常而普通的言语中深感老师比我们考生还着急的心情,解读到网校老师对学员浓浓的爱意,身不由己要进去看看。老师在贴子的首页建有索引,每天将学习计划,讲义发到论坛上,要同学们跟着一起学。我想,也许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我,于是跟着老师进度,每天写学习总结,自己出每日一练。
慢慢地,感觉自己将这儿当成真的班集体了,似乎又回到学生时代,回到班级的大熔炉,常感到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扑面而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发到论坛上去,同学一起讨论,老师耐心解答;学习累了,也到“52班”里“逛逛”,听音乐,品笑话,谈诗词,已不再疲倦;偷懒开小差时,仿佛老师拿着教鞭严厉的样子浮现眼前,便不敢懈怠了。
光阴任冉,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临考前,网校组织了实时在线语音交流,跟名师“零”距离接触,老师串讲复习重点后亲切叮嘱我们:考试时不要紧张,保持良好心态。接下来就是网校模拟考试,跟真考一样,我认真完成试题,按时交卷。也许因为有了老师的叮咛,有了这次模拟考试经历,正式考试时我已不再紧张,潜心做题,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2005注会考试好象在我们还未准备好的时候迈着匆忙的脚步悄悄来临,又匆匆而去了。考完后,看到网校阿文老师写出“胜不骄,败不馁!每一位坚持到最后的学员都是真正的英雄。网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祝你们成功!!!”论语时,心里颇感温馨和慰藉。 是的,对于今年的“注会”考试我没有太多遗憾!自己不但学到了新知识,业务水平也上了新的台阶,而且品味到学习过程的快乐,结果并不特别重要,真正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无怨无悔地走好自己的每一天。不管成绩如何,我努力过、奋斗过、追求过,并且享受了这一路带来的充实的生活、温暖的亲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您读到这篇文章时,网校开设了2006年新课程,老师又已开办班名为“中华一班,飞同一班” 的新注会“52班”。
问君何所思?问君何所忆?我亦有所思!我亦太多忆!相伴学会计!“注会”路上有了网校老师及同学相伴,有了这真情相拥,数年如一日,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相信“注会”的明天会更好,CPA之梦已不再遥远!
中华会计网校《原创投稿》·胡晓蓉
[原创]漫谈CPA学习方法
--------------------------------------------------------------------------------
自实行下岗分流以来,一直过惯了那种懒散、虚脱的国企上班生活。根本无法适应外面激烈竞争。可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我用书本改变了我自已,用行动证实了自已。别人问我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却能重新拾起书本,再次跨入学习的殿堂,并且已在这个行业的最高级的考试CPA冲刺。我的回答很简单:决心、信心、韧性和毅力。
一个最简单的考试,不论你有何种的学习方法,如果考试者(学习者)缺乏这些前提,也会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譬发骏马,你不去骑它,又怎能够到达千里之外……何况,CPA考试是会计行业、审计行业难度最大、层次最高的考试。当然,如果加上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法,那么它能使你事半功倍,达到你所需达到的效果。
我认真的总结我的学习经验,仅供参考:
一、自我评估: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哪怕何其的相似,还是有细微的差异。这样,在学习CPA时,每个人就需对自己个人实行评估:你自己的基本功怎么样?何种学习方法对你有利?躺着看书记得住还是坐着看书记得住些?等等。先把自已所有的情况先了解清楚才知自己的强项、不足之处。再合理的计划安排,做到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二、中心得源:大家或许还记得《红楼梦》中,有一则惜春(不记得了)身林黛玉请教读书的方法,大意是这样的:先选一两本好书来仔细的来读,把它弄清了再可以读其他的书,这样可以达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了。我曾在网上看到大家对张志凤老师的评价,把他评价为中神通。固在此意。CPA考试也是这样,大家一定要把会计这门课程读熟、读精。这本书是其他四本书的基础。现2005年这次考试大家都说注协题量太多。何大家不换一个角度出思考,是不是你掌握得不好,不够熟练。毕竟在这次会计考试中还会有人及格,还会有人是高分。同样,其他的课程,他就可以拿出更少的时间去学习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或许我是危言耸听,那我就讲讲,其他几门课与会计课的联系:①审计: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会计是这门的基础,不同的是它们是两个角度思考问题。②税法:各种税金的计算,直接关系到会计“应付税金”这科目金额,同时还关系到各个费用、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递延税款等一系列科目的金额,大家都知道,会计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同,那么在会计里税金计算错误,其他数据也不对了。相应的,你会计学好了,那么,你就知道哪些税金怎么计算(或者是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途同归了。③经济法:大家或许还记得,会计书上的资产置换一些什么法规,都是经济法的书上的原话。等等④财务管理:会计分析也是会计一门课程,是做会计必备的,那么你学财务管理,什么率啊、比率什么的你都可以不记,或是低价发行债券啊、融资租赁,你都等了,那么你学财务管理就可以达到另外一个效果。
三、循序渐进: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大家都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那么CPA学习也是一样,你不可能看一遍书就能考试及格。看书要懂得循序渐进。要有阶段性、层次性。先先简简单单把书本读一下,弄清这本书的意图,重点、难点在哪里,自己哪些知识点不足,再仔仔细细的把他研究清楚,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依次类推。
四、独立思考:疑,常常是获取真知的先导,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就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大胆的怀疑是我们在考试CPA必备的良剂。问题在怀疑中提出,才有可能在深入研究学习中解决。像我在学习会计无形资产那章,为什么开发时无形资产时要记入到费用里面去,这是不符合常理的,无形资产也是资产。当然,它能不能像所得税中发行股票那样,如果开发成功的就记入到无形资产科目中,没有开发成功就记入费用,并予以调整以前的利润分配。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无形资产、所得税、固定资产等等相关的事项都学得很好。只有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和追求。才能最得好的成果。大家必须清楚:CPA考试是会计行业、审计行业难度最大、层次最高的考试。既然是层次最高、难度最大的,我们就必须提出疑问,否定一切,再去肯定。
五、勤于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徐特立老先生告诫青年要勤于动笔的一句名言。CPA考试,不动笔不做题,过关的甚至无。你只有多动笔,才能知自己哪里不足、哪里不够熟练。存而好发现问题。
六、举一反三:动再多的笔,习题做得几本,也有的考生不及格,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不懂举一反三。我上面已说过,世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那么题目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因为CPA考试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题目,例如:一个判断题,上次可能考了是它正确性,这次可能它的不正确性,或是它把题型改了,同样一个考点,如果你不懂举一反三,那么你终究不会通过CPA考试。只有做到了举一反三,才能妙笔生花。
七、善于总结:总结,是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延伸和扩展。诚如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这个新的含义包括“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理解得更完整、掌握得更全面。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只有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理解得才能透彻,考试时才能顺手。如果你再把你学过的知识延伸到实际中去,也能帮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也不至于是那种考试的机器,高知低能的人了。
八、支配时间:寸金寸光阴,在审计计划中,把时间支配是写进了工作总计划中,就是花最小的时间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合理的支配时间,就会出现成本支出远远小于收益。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学习态度,一个善于支配时间的人与一个不会支配时间的人结果是不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用于攻克你学习中的难点就比在精神较差的情况下攻克难点要好,反之,则不然。在考试时,合理的计划时间,你先把你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做准,多算两次,比你用较多的时间去攻那些没有把握的题要好,分数它就能确定下来。有效的、合理的使用或安排时间,它能帮你提高学习的效率、考试的成绩。时间对于每个人都不存在偏私、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等于延长了他每天的时间,考试的时间。
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在此篇论学习方法时,仅是敝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必须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全。同时,我也希望,我这篇CPA学习方法论能给我同样考试的学子带来一个好的成绩,全科通过CPA考试。
中华会计网校论坛·抬头望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题专家的真心话
918离我们渐远了,注会考生的骂声也渐小了,但堵在我心中的石头却日趋沉重了。
诚然,作为注册会计师命题专家小组的成员,我们都已经作了充分的挨骂准备,我们的脸皮都是非常厚的。谁如果指望用他们的口水把我们淹没,那他肯定是显得太幼稚了。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什么样的考试,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那些没能考试过关的人把气出在我们头上,虽然不合情理,但可以想象。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挨骂准备,苦练脸皮增厚的基本功。但是面对众多的谴责声,扪心自问,我们就真的能做到心地坦然?我们命题的手段就真的不应该光明正大?当某一天走到大街上从人群中冲出几个注会考生将我们报揍一顿的时候难道我们就真的认为这是一群丧失理智的神经病而自己一点责任没有?难道我们就真的仅仅是寄希望于我们的照片不被贴出来而躲开挨打的命运?或许有些专家们已经修炼的炉火纯青,骂声不绝而不怒,暴揍加身而不惊。但我相信我还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我这颗战战兢兢的心总是搞得我夜不能寐,日不能安,还是让我讲出来吧。但愿得会因此使得一些考生幡然醒悟,但愿得会因此使中国再减少一些范进,但愿得我的丑陋的心灵会得到上帝的宽恕。
每当我看到一轮注册会计师考试结束后,有人就开始准备下一轮的学习,我佩服他们的学习精神,但同时也暗笑他们的幼稚:是啊,天下又有多少考生能真正认识到这种考试的内幕?又有多少考生不是抱着付出必有回报,天才来自勤奋的信条来指望以自己的勤奋,自己的汗水,自己的牺牲来博取来日的60分!大学可以考上,研究生考试可以通过,中级可以门门80以上,注会考试,虽然听说很难,但只要我们付出了,还会考不过去?我告诉大家,没有刻苦的学习,没有坚实的实力,是绝对考不过去的;但是刻苦的学习,坚实的实力也绝对不等于一定会考过去!实际上绝大部分这样的考生命中注定是永远考不过去的。他们以为自己努力不够,以为自己不够聪明,以为自己存在太多的失误,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本质。
本质是什么?告诉你们吧,我们在命题时根本就没有准备让你们考过去。仔细回味一下,相信有些考生会明白过来。哦,怪不得某试卷怎么题量大得无论怎样都做不完,怪不得某试卷题怎么那样难,怪不得某试卷的题怎么出的那么偏,其实还不止这些。下面我就将我们惯用的伎俩简单介绍一下:
大家知道了我们的指导思想--------保证能够通过考试的人数不超过参考人数的某一比例,也就很容易知道我们的伎俩。(我们实在为难呐,因为以目前考生的真实水平,通过率可能会高达50%以上,不采取坚决果断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就要丢饭碗砸牌子!)
伎俩一,以难取胜。难到什么程度?难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而且这样的题所占的分数相当大,总会有二三十分吧。你们想一想,100分的试题减去二三十分,意味着什么?我还可以告诉大家,那些客观题其实很难拿分,像多选题,你得一分很难,但得零分就非常容易。判断题还有倒扣分。我只需要一道这样的难题就可以将大家实际能拿到的分数降低到70分了,在70分中要拿60分,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伎俩二,大量的偏题。注会的复习时间很短,大家知道要抓重点。什么是重点?不是你们的辅导老师说了算,得是我们说了算。我们会偏到超出教材,超出准则,任凭你们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猜得出。另外还可以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注意到现在的远程教育发展迅猛,有些老师已经对实现我们的目的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我们注意到中央财经大学有个年轻人,被吹捧为中国经济法第一人,你们知道我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吗?我们这把年纪,应该是学术界的名人吧?也没有谁尊称我们是什么第一人?一个毛小伙子就成了第一人?如果都像他那样搞的话(据统计,报过他的辅导班的通过率超出50%,这简直就是洪水猛兽!),我们怎么控制及格率?我们不会永远是喜新厌旧,我们也会一反常规,再也不能让人随意就可以猜出我们的考题了!大家可以看看今年的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税法,是不是大家认为必考的新增内容并没有出现?
伎俩三,以量取胜。这其实是最简单的办法,人人都可以用的办法。当然我们不能绝对保证所有的人都做不完,但我们可以以很高的可信赖程度,比如95%的可信赖程度合理保证90%以上的考生绝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完考题,90%以上的考生无论如何努力,总是要在交卷铃打响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有一道二三十分的题还没有开始做。我们经过认真的测算,就是让我们这些出题的专家本人去做,用最快的书写速度,也是要留下一道二三十分的大题。不这样怎么能保证控制及格率?
伎俩四,人为的将题目或者答案搞错。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试卷中会有些错误。当然我们不否认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你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是我们这些专家真的水平还不如你!我们是有意的这样搞,目的还是一个,绝对降低你们的分数,以达到不让你们及格的目的。你们可以看看04年的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计算题,可持续增长率的问题,用不同的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会相同吗?你们可以看看01年的税法,那个消费税的题,他们的答案正确吗?05年的审计中,我们有意的将试算平衡表负债权益那张表的审定数搞成了借方,发现这个错误的还以为是印刷错误。但我们坚信,发现这个错误的毕竟是少数,我们完全可以凭此来人为调节分数。
伎俩五,模棱两可。这一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了,也是我们挨骂比较多的。但是我告诉大家,我们还是喜欢这样的题目,因为这样的题目从理论上说的过去,我们要考你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职业中离不开大量的专业判断。更主要的是这样的题目最便于我们人为调节分数,我们一道题有不同的答案,具体哪个答案算正确,就要看大家的答题情况了。
伎俩六,充分利用你们的辅导名师去散布一些信息。这些是兵法中常用的手法,我们也只是将财务管理的信号传递原则作了活的运用。我们会通过你们崇拜的老师来告诉你们---什么内容可能会不考,这样你们必定会因为时间紧而放弃复习,从而我们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可不要怪我们,我们只是说可能不会考,又没有绝对保证,谁让你们放弃复习呢?
伎俩七,广布陷阱。应该说这种方法是最不应该招骂的。我们在每门中都广泛使用这种战术,尤以税法财务管理为准。看到大家考完税法财务管理后反应颇好,不少人坚信这回是必过了!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表现得又过于幼稚了。我们是干什么吃的?难道我们就忘了我们的终极目的?就会那么轻松让你们大批的过关?不在难度上卡你,不在量上卡你,不在偏题怪题上卡你,让你们大批的过关,哪有那样的好事?我们已经布置了足够多的陷阱,已经足够保证90%的无法过关。
伎俩八,如果万一我们失手,我们还有最后一招,人为调节分数。正如同我前面讲的,我们有意的将题目搞错,搞得模棱两可,也都是为日后的调节分数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为了达到控制及格率我们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几近江郎才尽了。还要蒙受你们考生的百般辱骂,我们容易吗?04年的财务管理,大家考后,普遍反映良好,有的在网上狂叫“爽!”,好,我们叫你们爽个够!结果及格率是多少?你们都看到了!告诉你们真实的及格率要比你们看到的高,确确实实有些人骂得对,是我们硬性的将他们从60分以上的队伍中总给拽了回来!
其实我们能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我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都告诉你们。讲得太多了,我的同行,我的顶头上司便会一眼看出我的身份!我也不想因此而丢掉我的饭碗。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考生朋友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考不过,并不是真的你们没有哪个水平,而是因为出题人根本就没打算让那么多的人通过,每份试卷中,总会有二三十分,出题人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你得到,所以不论你怎样努力,你都是很难通过的。考过的考生是绝对有实力(当然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总有一部分会以特殊的方式通过,这一部分属于例外)的,但起关键作用的却是除了实力之外的运气的因素。考不过的考生,至少有40%是有实力的,但你们没有那个运气,你们能怪谁呢?考过的考生一要有实力,二要有运气,这些人占整个应该通过考试的群体的20%,80%的要去诅咒你们的运气吧!(所有这些比例数字都是本人个人的估计,不代表中注协)不要把我们这些出题专家成为你们通不过的替罪羊!我们也是人,我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如果学得不够好的话,如果单从过关的角度来讲,我劝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不进考场;下了劲的考生请面对现实,审视你们是否有足够的运气,否则也大可以不用进考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气成了决定你能否通过的唯一因素!
同时我还要再一次奉劝那些苦苦拼搏数年仍在泥潭挣扎的朋友,不要过分谴责自己,你们已经尽心尽力了,你们没有任何罪过,你们不应该背上沉重的包袱,非得向范进学习。你们的生活应该充满欢悦,你们不需要无尽无休的悲伤。
一位不愿意透漏真实姓名的专家 ;草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