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世纪之约的转变

写作者:伊蛾     日记本: 星星眨着眼睛

日期:2005年11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8

  2005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对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进行了采访,这次采访是继94年9月布朗先生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之后第二次来到中国,是真正的世纪之约。
   莱斯特·布朗,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学者。在1984年他创刊的《世界现状》的年度报告,被誉为全球环境运动的《圣经》。他们振聋发聩的声音,在世界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1994年9月,他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布朗认为,中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对农田的大量侵蚀、破坏,加上每年新增加一个北京市的人口,到21世纪初,中国为 了养活10多亿的人口,可能得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这可能引起世界粮价的上涨,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粮食问题可能会对世界的粮食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反驳布朗观点的人就是胡鞍钢。一九九四年十月底,胡鞍钢就发表文章指出,布朗的观点所依据的事实有误、资料不足、分析方法偏颇,其预言缺乏科学性。
   布朗先生是位知名学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角度对中国的粮食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无可厚非。但是,他的并不准确的判断很快就被西方一些人拿来当作“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有力证据。“中国的粮食问题将危及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短缺将比军事入侵更可怕”……总之,“中国是世界的最大威胁”。
   事实胜过雄辩,经过了十年后,布朗先生再一次来到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论坛上胡安刚再次用事实证明了一切,对于布朗提出的中国面临的问题,胡鞍钢说,布朗所提到的也是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发展要面对的挑战,我们充分认识到西方的高消耗、高消费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实际,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主动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主张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必选之路,主张从黑色发展走向绿色发展,从高资本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到的增长模式向较低的资本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模式转变,因此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和平崛起,也是绿色崛起。
  作为回应,布朗在会上表示,“我的新书的名字是《向中国学习》,我非常赞赏中国过去的发展成就,希望让人们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未来的希望”。布郎先生同时也赞扬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他提到全世界对于保护环境做的好的典范有--丹麦的风车,日本的太阳能屋顶以及中国的淡水综合养殖的有效利用。
  另外通过这次采访也让我们更近距离的走近了这位老人,布朗先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很简单,他喜欢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早在十多年前,布朗先生就卖掉了自己的汽车.他很赞赏中国政府提出的创建节约化社会,同时也对中国提出了好多建议性意见,比如中国在教育市民保护环境方面力度还不够大,关于汽车促消的广告在引导大家多购买汽车,因为乘坐汽车是一件舒服和和排场的事情,可是汽车的大幅度增加将对环境够成相当大的危害.”
  布朗告诉记者说,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挑战还包括水资源减少、物种消失、过度捕捞和过度放牧等。他说,河流干枯甚至断流,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令人担忧。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地下水位正在迅速下降。中国华北的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6米,印度每年下降1-3米。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些国家依靠水资源来发展它们的农业,水对它们就显得越发重要了。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和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水要付钱,以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和有效用水。
  
  
  
  
  

完成时间:2005.11.13 22:12:0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