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还是一幕幕的播出那些平凡而感人的人和事,只是大家看完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其实都是很平凡的,也许它太平凡,与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隔离的太久太远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新鲜。
《活着》,是一篇非常郁闷的小说,我读过许多的小说,而活着,是最让我郁闷的。
在朋友中,是我最先买的余华文集,后来被传看着,无一幸免的郁闷,甚至有感情脆弱的女生看完后忍不住哭起来。并不是因为很感动很伤心,而是憋屈的慌,胸闷。今天S说有个同事看见她打字,看到她打了一些电视里一个感人的报道说她很无聊。
如果,这个世界少了无聊的事情,能活下去的人也许寥寥无几吧,我想。
我没有素质,所以别人说我做的事情无聊,我无所谓,我只求他离我远点,别打扰我。
没有无聊感觉的成年人几乎是没有的,应该庆幸自己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说明我是正常的人。
巴金在死之前,有天我跟朋友聊天谈文学的时候朋友还在问,巴金死了没有。
我说没有,好象住在上海吧,不过这么大年纪也该死了。
以前我女朋友问我一些无聊的事情,我回答说,我希望你先死去,我留着默默的思念你。
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孤独和思念也许才是最痛苦的,并不是死亡。
而事实上,我倒是想死在任何朋友和亲人之前,就算没有人在意,可我觉得这不痛苦。
于是巴老去了,他的书我没有仔细看过,中国现代文人的书我看得不多,我很喜欢路遥的平凡世界,不过他疾病缠身,这篇小说没有精力心细打磨就走了。
后来我渐渐明白,好东西大多都是所谓偏激的人创造出来的,他们活着的时候不被人赏识,穷困潦倒,但最终在他们死后若干年才发出光芒来,人们纷纷评论,身价倍增,热闹非凡。
如果有人说我真他妈无聊的话,我也许马上说真他妈有趣极了。
实际上,这不是很有趣吗?我们表演的很有趣,在这个善于恶,好于坏,美于丑越来越模糊的世界。
我是非常不喜欢别人看着我写东西的,我写完的东西,会选择性的发布,尽管有人约过我的稿子,但我从来没有投过,我写字不是为了发表,是因为无聊,寂寞,悲伤, 快乐去写。
这跟他妈的任何人没有关系,只要我喜欢,我可以把一切锁在抽屉里,一直埋进土里。
欢欢说,你朋友D出差回来了,你的生活应该快乐一些,不那么无聊了吧。
我说,我的朋友回来不回来其实没什么关系的,我们在一起也是各忙各的,他一回来吃完饭就去睡觉了,我看DVD,现在他有时间就去约会,我还是看DVD。
朋友之间的牵挂是嘴上不承认的,甚至还用恶毒的话去诅咒。
一百年不联系心里也不觉得缺少了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朋友根本没什么用,不是拿来用的,而是在自己心中,他就是朋友。
这是我跟我那些朋友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很少通电话,发短信。
关于罗嗦,其实是我喜欢,我一整天不跟别人交谈什么,能找到一个地方罗嗦一通是很愉快的事情。
如果我喜欢,随时都可以。但是,话说回来,也许罗嗦的话放一放会更好。
比如,现在,我看见S在线,在今天之前,我并不知道发生在她身上那些悲惨的事情。
我想我已经有了听她罗嗦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