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弗洛伊德浅析草稿

写作者:紫陌主人     日记本: 望梅止渴

日期:2005年10月2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33

  
  弗洛伊德与心理学
  
  摘要: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一个备受争议却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和他的学说被褒贬不一,各趋极端。但他的重要地位连他的敌人也不能抹煞。他的影响甚至在心理学之外的多种学科一样源远流长。笔者被他的特殊性及学说所吸引,从有限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传奇人物。
  
  关键词:心理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通过自我认识并进而由此来自我消除被无意识困扰的内心冲突。他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但从各类心理学名家或学派的评论书籍中,很容易发现弗洛伊德曾经受到的无数截然相反的评价。其中负面的评价大约超出任何一位和他相当的心理学家。奇怪的是,尽管无数人对他的观点嗤之以鼻,却丝毫不影响他在心理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我对弗洛伊德的兴趣最初和许多人一样是因为他的释梦学说引起的。远在对心理学产生清晰的认识或概念之前,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无法控制又深感离奇的梦境产生好奇,奇怪那些阴差阳错的情节何以由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我也一样,尤其是作为一个多梦的人。梦做多了,不免会偶尔寻求答案,虽然对周公解梦之类的说法抱着戏说的态度,并不当真。梦哪里能真的被科学解释?我内心深处其实这么想。然而有两次和心理学相关专业的人士说起自己的梦,他们的解释却让我有恍然大悟之感。那样一两个看上去没什么逻辑性的荒诞梦境,被他们分析得头头是道,连我自己也不曾意识到的自己的安全感、对社会公正的态度、对情感的态度、对别人处理问题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评价一览无余,这使我开始疑心他们两人都受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也让我对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兴趣更加浓厚了。一考入心理学专业,我便借了有关他和他的学说方面的书来认真研读。
  
  弗洛伊德出生自一个犹太家庭,自幼才华出众。多次诺贝尔奖文学提名并曾荣获1930年哥德文学奖。 弗洛伊德早年曾师从法国著名的神经病理学家沙可,沙可强调歇斯底里症等神经病有性的基础。这种说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此后他对病人的性问题的暗示特别加以注意。后来他又从伯恩海姆那里学习催眠术,对他后来的学说有很大启发。经过认真的研究,弗洛伊德于1900年发表了《梦的解析》一书,这本书迟了几年才得到应有的热烈反响,地位却仅次于他的《精神分析引论》,阐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
  
  与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不同,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看作是对立的力量想到作用的结果,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心理动力学。在此之前传统的心理学者们一直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感觉等心理过程。弗洛伊德却把一切直接受外界刺激之外的心理过程起源于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这种力量的来源在于本能的性质。即有一个生物性的起源,就是动力。他的动力观表现了他的独创性。
  并不出乎弗洛伊德意料之外的是,对他的学说人们的反应也很不一致,褒贬互见,各趋极端。这大多是缘于他的泛性论。弗洛伊德自己也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承认:“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其二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这些成见是不可轻视的,它们都是人类进化所应有的副产物,是极有势力的,它们仍情绪的力量作基础,所以要打破它们,确是难事。”但弗洛伊德似乎从未畏惧过这些压力而试图改变自己的观点。由他看来,“精神分析的理论是要受到非难的,是要被视为丑恶的,不道德的,或是危险的。但是这种驳斥并不容易生效,因为精神分析的结论实可称为科学研究的客观结果;所以要驳斥得有力,就不得不有相当的理由。人类的本性喜欢把不合意的事实看作虚妄,然后毫无困难地找些理由来反对它。……然而我们决不因此对这种反面的理论趋势表示退让。我们只是是要承认我们苦恼研究所得到的事实。我们认定在科学研究的,不必照顾到各人实际上的成见,不论它们是否有理。”在谈到梦的元素的象征作用时他说:“你们马上会以为这个释梦的方法似乎比自由还更不可靠而更可指摘了。但是我也有话可说:我们已由亲身的经验搜集了许多可以用这种不变的翻译的例子,终于知道释梦有时可不必应用梦者的联想,只要应用我们自己的知识便够了。”我所读的一本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是一本相当好的书,里面评论者的语调尽可能地客观,但在对弗洛伊德的评价上却不小心使用了一些极端的词语,暴露了作者对弗氏观点颇不认同。我个人也不能完全认同弗氏的学说,尤其是其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难堪的部分。按照弗氏自己的学说,我们很容易把他看作一个道德沦丧、纵欲的人。色情狂,或者是一个热衷于玩弄女性的恶棍。其实,弗洛伊德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态度始终是严肃的、正派的。但弗洛伊德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经历,无可辩驳地表明了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如同他的科学事业一样,给人以一种忠心耿耿、严肃认真的印象。但我颇认同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的观点:“对于一种思想价值起决定性作用的,决不是它如何变为现实,而是它包含怎样的现实。并非它是什么,而它产生了什么。”借用法国评论家保罗.瓦莱里的一句绝妙的话来说就是:“世界只有通过极端才有价值,只有通过中庸才能持久。”曾有美国心理学家搜集在心理学史书中引注次数最多的人物一千多人,结果发现排名第一者即弗洛伊德。从历代心理学家的知名度来看,有不少名人只限于心理学领域之内,而弗洛伊德则在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法学、医学、社会学等心理学外的领域鼎鼎大名,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这也许不能证明他的学说完全正确,却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也许连他的敌人都不得不认可他的地位。
  
  他非常有信心地说:“无论是思辨哲学或叙述性的心理学,或是和感官生理学联带研究的所谓实验心理学,都不能帮助你们懂得心身的关系,或了解精神生活的失调。”这一点也正是我初入心理学专业学习时遇到的困惑之一。心理学在应用上多数是就心身关系或者说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上进行的,而心理学专业的学习却从实验心理学等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相似的研究方法开始的,初学者总是不能顺利调整一种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定量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定性研究的转换与区分。相信至少有一部分人如同笔者一样,开始时都以为用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来分析梦之类的心理现象,其科学性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诸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文化与心理学这样的方向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开端,要相对容易得多。
  
  
  
  
  参考书目:
  精神疗法---梅斯默尔、玛丽.贝克-艾迪 弗洛伊德 奥地利 茨威格著 沈锡良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著
  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 莫雷 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 张春兴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完成时间:2005.10.23 10:34:2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