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一点想法

写作者:独立小桥风满袖     日记本: 薇*园

日期:2005年10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44

  
   两份珍贵的母爱
   胡守文
  被生母遗弃之痛
  他有两个母亲。
   对于生母的印象早已模糊了,只依稀记得她长得端庄清秀,那个城里的家,简朴儿女温馨。在他10岁那年,母亲说要带他去一户从未走动过的农村亲戚家玩,他高兴 地跟着去了。母亲和那个走路有点瘸的的女主人关在另一间屋子里说了一阵话后,突然出来对他说,她有事去去就来,让他在这里等。母亲说完话,用手摸摸他的脑袋,然后慌忙走了。
   他没有想到,母亲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个瘸腿女人告诉他,母亲已将他托付给她,今后就由她来抚养他。他那幼小的心灵,哪承受得起这份撕心裂肺的伤痛?连续几天,他不吃不喝,大哭不止,哭得声音嘶哑,睡梦中还在抽泣着呼喊“妈妈”。
   心头的伤口,从此再也难以愈合。渐渐懂事后,他开始恨母亲,恨那个生下他却又无情地抛弃,没有给他母爱的女人,恨那个虽慈眉善目却心硬如铁的女人。后来他在生活中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一些磨难,他认为,这些都是母亲的遗弃造成的,从而更加痛恨母亲。他曾经对妻子说过,如果有机会让他再看到那个生下他的女人,他一定会当面责问她,让她无地自容。
  养母的无私之爱
   那个瘸腿女人,成了他的养母。她因为结婚几年没有生育,所以答应收留他。养母待他很好,即使他再顽皮,她也不会打他。有一次,他不小心一把火烧了邻居的草垛,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人家的房子也将不保。闯下这等大祸,养父追着赶着要狠狠揍他,养母却护着他,没让养父的拳头落在他身上。
   他13岁那年,养母突然怀上了,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男孩。有了自己的亲骨肉,养父对他的态度徒然变化,看他越来越不顺眼。只有养母仍旧一如既往地待他。后来,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养父便提出将他再送给别人。养母死活不同意,争来吵去,两人便离了婚,养父带着他的亲生儿子走了,养母却选择留下,与他相依为命。
   可是,尽管养母有千般好,他却一点儿也不领情。他觉得一开始她就愧对他,如果不是她爽快地答应收养他,生母也许就放弃了丢下他的念头;如果不是她把他留在这个贫寒的家里,他的生活也许就不会这般窘迫。有了这个心结,他执拗地认为,养母即使对他再好,那也不是他心目中认定的母爱,他也感受不到多少温暖。相反,他对养母更多的是怨,怨她不该让他小时候饥一餐饱一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怨她不该一瘸一拐地到学校去给他送米送菜,惹得一些同学嘲笑他;怨她不该在他考上大学后拿不出足够的学费,让他不得不边上学边打工……
  在他念大四的时候,养母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他赶回去奔丧,心情很沉痛,却并没有像孝子一样痛哭。他对养母的怨,在他死后都不曾消减。然而,当他46岁那年,他才发现自己错了,完全错了。
   那年春天,他准备乔迁新居,一家人都在旧房里整理杂物。儿子看到一只从未见过的红漆班驳的小木箱,觉得新奇,就偷偷砸开锈锁。打开箱子后,儿子夸张地叫起来:“这是什么呀?”
   他闻声过去,一眼就认出那个就木箱是养母的。养母过世后,他把这个木箱带回来,却从来没有打开过。当他看清木箱里那沓厚厚的单据时,不由一下子惊呆了:那是一沓卖血的凭证。查看日期,正好是他读大学的那几年。数一数,养母在3年里竟卖血十多次。他的眼泪“哗”地涌了出来。
  他想起,自己上大学时,养母的瘸腿病得更加厉害,连走路都很吃力,下地劳作就更难了。他没有想到,万般无奈的养母竟然瞒着他,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支持他。他也忽然明白,养母那几年为什么瘦弱得那样厉害,为什么在四十多岁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他用颤抖的手继续翻看木箱中的物品,他看到当年他写给养母的寥寥几封很短很短的家信,竟被养母视若珍宝地收藏着。他还看到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的照片,那是养母的亲生儿子……养母为了他这个收养的孩子不受委屈,竟然不惜弃夫别子。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厚的母爱!
   养母对他恩重如山啊。他第一次感到,是他对不住养母,是他欠她太多太多,而且再也没有机会偿还了。在妻儿诧异的目光里,这个大男人朝着老家的方向跪倒在地,号啕大哭起来。
  生母的真情之爱
   46岁那年,他突然有了生母的消息。
  原来,生母通过当地电视台发出寻子启事,列出被寻者的出生时间、地点和乳名。他一看到启事就知道要找的这个人正是自己,便马上给电视台打了电话。电视台想以此为题材做一档“真情”直播节目,他欣然答应。为了达到一种预期效果,直播时,把他安排在演播厅里,而他三十多年不曾见面的生母,则安排在远在河北的家里,由另一路编播人员 从那里将信号传过来。
   节目开始,主持人先同他攀谈,诱导他讲一些如何思念母亲之类的话题,他却偏离主题,讲起对母亲的痛恨、自己遭受的苦难。后来,他的情绪更加激愤,竟称这次上节目并不是为了认母亲,而是为了骂她,出一出积郁多年的怨气。
  他的表现大出编导们的意料,他们就把镜头切换到河北,又记者采访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从荧屏上一看到那个老人,就认定她是自己的生母,因为她的长相和自己太相似了。老人显然听到他刚才说的话,一开口就说,无论他怎样恨她,都是应该的,她都不怪他。他并不在意他认不认她,只要看到他现在还好好地活着,她就心安了。她又说,最近几年总想找到他,但又怕扰乱了他平静的生活,一直犹豫不决。现在她身体越来越差,眼看来日无多,才决定了却这桩心愿。
   听到这里,他的心微微一颤。在记者的追问下,老人抹着眼泪追忆起往事。他这才知道,当年,父亲因为留过洋,被判反革命罪,刑期20年。母亲眼看自己也将受到牵连,无奈之下,才依依不舍地将他送人。不久,她就被抓起来,被判9年刑。出狱后,她失去工作,失去住所,几经辗转,流落到河北农村才安定下来。日子过得很苦,尽管他时刻都在想念儿子和丈夫,却根本凑不出路费来寻找他们父子。很久以后,她才得知,丈夫早已病死在监狱里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直想了解的真相是这样的。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良久,他不甘心地问:“当年,除了将我送人,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老人回答:“当时,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将你更名改姓,托付给那户根红苗正的人家,你在政治是就清白了,不会遭人歧视,生活也有了依靠。如果不这样做,你也许早就饿死街头了。即使勉强或着,背一口反革命后代的黑锅,在那个年月哪抬得起头啊!这些年,你总算平平安安地走过来了。”
   他这才确信,苦命的母亲这大半辈子,活得比他更不容易。母亲当年撂下他,并不是遗弃,恰恰是一种庇护,是那个荒唐岁月里母爱的无奈表达。他感到追悔莫及,羞愧万分,对着电视屏幕上的母亲跪下,泣不成声:“对不起,妈妈。”
   第二天,他赶往河北去看母亲。一路上,往事一幕幕重现在脑海里,他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总算明白:自己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两份弥足珍贵的母爱
  
   〈全文完〉
  
  ------------------------------------------------------------------
  
   这篇文章是校友录上的朋友在杂志上看到后贴到班里的,我的同学都被这
  
  个故事打动着,我是看到他们的感动的留言才去看的,看过有了一点想法,就随
  
  意写下来。
  
   文章让我看的很揪心,故事的发生虽然与那个荒唐的时代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但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人都是有感情的,其实很多东西等你完全醒悟过
  
  来,是不是已无法弥补了?为什么46岁的儿子在赌物思人后才幡然醒悟跪地长
  
  哭?这一哭让我真的很心酸,为他的养母......又是这位46岁的儿子在“ 幡然
  
  醒悟”后却在电视上再一次揉碎了另一位母亲的心,直到他了解了生母曾经的苦
  
  衷......
  
   两份母爱都很珍贵,同两位母亲真爱相比,我觉得那位儿子非常自私,因
  
  为他对自己苦难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事实真相的关心程度。
  
   还好,对于生母,一切还算来得及!
  
   我们的父母正在渐渐的老去,趁我们想做还能做时,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说
  
  说话,一起吃顿饭,用他们曾经宽容、疼爱我们的心去耐心的听他们雷同的唠
  
  叨,用心去做他们吩咐过的一些平常而琐碎的事情,如果还有机会,不妨告诉我
  
  们渐渐老去的父母:我其实很爱你们!也很想你们!我会常回来看你们!

完成时间:2005.10.20 21:56:2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