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星期六,是高三以来我们开的第一个家长会。刚上高三,很多家长有些浮躁,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难关。于是,我一改以往自己一言堂的做法,请了两位陪孩子走过来的家长,到我的班级做了报告,效果非常理想,对现在的高三学生家长很有借鉴意义。在两位家长做报告的时候,下面的家长听得很认真,有的还做着笔记,到动情处,甚至眼泪汪汪的,也感动了我。
其中的一个报告是牙克石市红十字会的刘淑满作的,另一个就是一小的白羽老师,现把刘淑满整个讲话整理如下:
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的应小雨老师之邀参加你们班的家长会。按照小雨老师的安排,由我介绍一下我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些经验。我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邀请,可以说是盛情难却,加之我与小雨老师是亲属关系,只能接受不能拒绝。我这样作开场白,不是我谦虚,是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实在是没有经验可谈。我的孩子也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只能说孩子是在我责任心的督促下,幸运地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东华大学,在这里我用了两个词汇“责任心”和“幸运”。如果要为大家说教育孩子的经验,我只能从这两个词汇入手,展开说一说,不能说是经验,只能说是自己的体会。
首先说一说责任心的问题。每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责任心的,在这里我强调说一下我的责任心。每一位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的孩子特点是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比同龄孩子都偏小,自制能力不是很强,缺乏竞争意识,具有双向性格。遇到感兴趣的事就是外向性格,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是内向性格,不善于展示自己,凭兴趣做事。学习不刻苦,图安逸,学习稍有提高马上满足,学习成绩呈波浪型而且大起大落。只要他在学习上稍稍努力,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只要一有提高,他立刻放松学习,成绩又一落千丈。针对我的孩子的特点,我对他严加管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许我的教育方法只适合我的孩子或者说适合这一类的孩子。我的具体做法是突出一个“严”字,并且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教。而且我是一个人担当孩子的教育任务,避免了全家人都管都不管的弊病。我丈夫在外地工作,多年来,家里所有的事都是我一个人承担。可以说我事业心很强、工作处事非常认真、独立性很强,不愿依赖任何人。多年来,我除了工作,几乎不参与任何没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整个身心都在孩子身上。无论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是他的身体发育,到他的学习,我都事无巨细的备加关注。这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下对孩子在时间上的要求。
孩子的作息时间,几乎雷打不动,尤其是放学时间,我控制得非常严。我计算好他放学到家所需的时间,允许有十几分钟的机动,尤其是晚自习放学必须准时到家。我无论有任何应酬,也尽量在他到家之前赶回。出必告,返必面,是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直到现在孩子去任何地方也必须告诉妈妈一声,什么时间返回上下不差十几分钟。即使他现在远在上海读大学,每晚9:30分必回寝室。因为我规定任何一晚的9:30分之后都是我打电话的时间。可以说孩子一直在我的视野之中。在我必须出差开会的日子里,孩子一人在家,从早上叫他起床安排他吃午饭,到中午放学,午休叫醒,晚自习到家时间,我一天打无数电话。任何场合,任何重要会议,我都不会忘记叮嘱孩子。这就是我的责任心所在。由于我对孩子负责任,养成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说我的成功经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体会。
下面我再谈一下孩子的幸运问题。到目前为止,我的孩子经历了三次大考。第一次是小学升初中,他那一届一中最后招收了两个重点班,他是以牙五小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的,可以说大大出乎周围所有人的意料。因为他平时的成绩连班级前十名都排不到。第二次是初中升高中,他以570多分的高分考入一中,也是他初中三年最好的成绩,又出乎我的意料。第三次就是高考了,高考成绩应该在意料之中。但志愿报得有技巧,使他仅仅高出重点线9分就跻身于国际大都市上海,被硬件条件在我国排名第一的东华大学录取。
`他本来报的是计算机专业,该专业在内蒙招两名,可能是他成绩低,没被录取。因为服从分配,而且他英语和数学成绩相对较好,就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录取,这又是非常幸运的事。因为东华大学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机械学院是该大学最初的四所院校之一,他的专业是基础学科,有深资教授授课,而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又非常好,而计算机学院是为迎合市场新组建的学院。总之到目前为止,我的孩子在求学路上是幸运的,但幸运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上。首先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平时不认真,但打的都是有准备之战。他平时积累非常丰厚,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尤其是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在电脑开发方面又有一定的天分。
正因为有上面这些前提条件,才使他求学路上较为顺利,这是他的个人基础条件,我与各位在这里探讨的幸运是指他高考报志愿方面。这个幸运是我给他的。在他升入高三时,我就做好为他报志愿的准备。我订阅了《中国青年报》《求学》《高考报考通讯》三种刊物,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到了高三下半年,他突然宣布必须考取上海的学校,所以我的视野范围缩小到上海高校。我们母子俩的分工是他专注学习,我负责报考,不因为报考学校分散他的注意力和时间。因为他不是一个按部就班,成绩稳定的孩子,他的成绩时常给我惊喜,时常给我沮丧。他依赖性很强,一切由老妈打理,高考后,他完全放松,既不估分,也不分析成绩。要知道高考成绩出来只有几天的时间报志愿,现分析高校根本来不及,于是我初步制定了三个方案,超常发挥报考的学校,正常发挥报考的学校,失常发挥报考的学校。那时我的记忆力超常的好,那是一种超自然的母爱在起作用。看过的学校我都能记个大概。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我就做好了以上的准备,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仗。他高考成绩是573分,高出重点线9分,属于正常发挥。在填报志愿上,我又采取迂回战术,声东击西,暂不出手。因为04年是第二年出成绩报志愿。一些行家和老师都没经验,那年是填报志愿最失败的一年,许多高分考生纷纷落榜,这是后话。当时的整体形式是,区外的高校招生名额非常少,一旦有几个学生报考,一是扎堆会把一个不具实力的学校分数抬起来,而一些有实力的大学按正常心理分析又都担心走不上不敢去报,分数线反而会下来。我采取了一个反常思维,因为孩子年龄小,有赌博的资本。咨询了几位老师,都说我孩子的成绩根本上不了中心城市,更不用说上海。这是普通心理,我反其道而行之,在上海选择了东华大学。因为它的名字给人一种私立大学的感觉,又因为它的硬件条件好收费偏高,一些贫困生不会报。基于两点避开一大部分考生,也避开了普通心理考虑问题的考生,于是果断地进行了选择。其结果就是非常顺利地在第一时间网上查到了提档线,24小时后查出录取线。一点也没着急,顺利地查到录取的通知。
一年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整个历程,我还是觉得很庆幸。虽然孩子考取的不是名牌大学,但孩子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跻身我国最好的城市,一所比较好的大学。一年来,儿子在上海见多识广,更加丰富了他的知识。看到时尚、健康的孩子,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到此我完成了我的使命,今后的发展,就在他的脚下。我觉得我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也正基于此,小雨老师才邀请我给大家讲一讲,因为她非常了解我。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这种发表演说的经验,只是和大家说一说心里话,好多内容都是与当今的教育相违背的内容,比如说,现在提倡欣赏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等,而我则是传统教育,有点棒打出孝子的意思,所以不值得借鉴。以上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谢谢大家。(整理时间2005年8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