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转载---昨天的历史事件

写作者:晨馨     日记本: 书艺人生

日期:2005年10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8

   神舟下凡,巴金归天
  张从兴 文
  
   昨天是中国人民悲欣交集的日子。
  
   欣喜的是,神舟六号在天上巡游五天后,其返回舱终于在昨天凌晨带着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安全降陆,重返人间,为此次多人多天航天任务画下圆满的句点;
  
   悲哀的是,中国硕果仅存的五四新文学巨匠巴金,在和病魔搏斗多年后,终究还是躲不过死神的钩子,在昨天下午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中华大地和热爱他的中国人民,与他所崇拜的俄国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作伴去了。
  
   对重生恶死的中国人来说,巴金之死委实令人悲哀。可是,对这位被称为“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而言,撒手尘寰应是大解脱。
  
   巴金年轻时信仰无政府主义,所以原名李尧棠的他,才会选择以巴枯宁的“巴”和克鲁泡特金的“金”作为自己的笔名。可是,这位崇尚自由生活,追求独立人格的文学老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政府的庞大影子,甚至还陷身其中--文革前当过作协(相当于正部级)副主席、文革期间被批斗、文革后还当过作协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亲历十年浩劫的巴金,重新拿起笔杆子后,并没有去创作“哭哭啼啼,没有出息”的伤痕文学,而是写成了类似回忆录的《随想录》五集,既完成了他在《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所说的“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也完成了对他自己和整个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当年创办影响一代中国人的《新青年》时,大声疾呼只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赛先生”就是思想上的求真求实,“德先生”就是政治上的求善求美。可惜的是,巴金到死都没能看到这两位“洋先生”入籍中国。我想,巴金的最大遗愿,应该不是“文革博物馆”的落成,而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尽早成为中国公民。
  
  

完成时间:2005.10.18 22:05:5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