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闲来无事,想到帮儿子整理书桌,他桌上的太乱了。整着整着,一本方格稿纸掉地板上了,我捡起翻看,全是儿子的笔迹。细看,原来就是儿子嘴里所说的那种跟风之作,想着现在高考压力这么大,他竟然有此闲心写这些无聊之作,不禁怒起,心下想等到他回家找他算帐。这么想着,我还是打开这稿纸读了起来……
(中午儿子回家受审,回说是应付老师而写的周记?!)
三国志——体验报告
公元一六二年,我出生在大汉西北的小城——武威,父亲是后来成名的谋士——贾诩。
转眼间,历史已前进到公元一八零年。在动荡的中原,一个人在闪电交织的天幕下登上崖顶,拔出宝剑,大呼一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于是崖下数十万军众一齐欢呼,军士头缠的黄巾变成一片汹涌的潮水。黄巾之乱爆发了!!而在武威的边陲小城,我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
西凉的太守是有史以来此地最伟大的太守马腾,他的二儿子马超今年才五岁,经常与我一起随庞将军习武。庞将军,庞德也,与我父贾诩交厚,便日日关照我学习,我慑于他的勇力,不敢怠慢。此时武威已是夜不敝户,路不拾遗。马太守的结拜兄弟驻在南边二百里的凉州,凉州境内屯有四十万强悍的羌兵,加上有黄河天险,因黄巾之乱而借机作乱的草贼倒也不敢入雷池半步。
四十年以后,我坐在龙椅上,望着夕阳,回忆起四十年前我在酒馆喝酒的那个下午。
喧闹的酒馆。为了庆祝我满十八岁,也为了庆祝我终于能合法地喝酒了。父亲带我来到以前不让我进的酒馆,我一进门,就立刻被那活跃的气氛吸引了。三教九流,各种人物都在此取聚会,不同的人在抒发自己对如此乱世的不同看法。墙角的那一桌,两个看起来学问很高的人正在辩论。店小二肩挂白巾,不停地端上各种酒肴。我略有惊讶地随父亲找了个座位坐下,仍止不住地张望。
这时,走进一人,背着包裹,风尘仆仆,似经过远行。他头戴冠帽,身披长衫,行动间带着一股傲气。他坐在我对面,面对着我。桌旁已有数人,道:“兄台,看你不象本地人,你打哪来呀?”那人眼斜了一下说着:“蜀。”这一句话虽声音不大,但酒馆里的人却都不觉停了一下,喧闹也停住了两秒,随即又恢复了喧闹。但听得出,大家的言语都收敛了一些,不似先前那么张狂了。那问者却又发话了:“蜀中本是藏龙卧虎之地,吾观兄举止,自是不俗,必是饱学之士,怎奈竟不辞劳苦,来此等穷乡僻壤呢?”那人眉略一扬,看来他不知武威虽地处边陲,那人人好学,言语谈吐与学士无异。但那人却又恢复常态,仍斜着眼睛道:“吾虽有济世之才,怎奈中原战乱,吾不遇明主,闻此地马将军素爱贤才,特来投奔。”
父亲闻此,笑而不语,乃站立转身,面对那人曰:“吾观有如此霸气者,非君莫属。”那人忽闻,不觉脸色大变,乃拜曰:“吾若知公在此,不应如此狂也。”后来我知道,那就是许攸,《三国演义》中令曹操赤脚相迎的人。父亲于是介绍我:“孺子银刃(我的表字)。”我发现许攸看我时眼光有变,似带殷切希望。不多时,庞德带甲仗剑而来。父亲失色道:“公何至如此。”庞德曰:“羌人谋反,劳烦公随吾同去退敌。”父亲自然应允。我也欲走,许攸凑上来,在我耳边轻声说:“我观君有帝王之相,君何不南下建功立业,若如此,吾当辅之。”我不敢声张,只得点头应允,默默记下,回去慢慢品味。那一天,我度过了不同寻常的十八岁生日。
我仍是日日与庞将军学武,日日与张大人张任学习如何断事、辩论。但我的内心早已不同了,许攸的话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叛逆”的种子,并使我有了一个目标——取天下。
于是我开始留意周围的山川险隘,观察是否是好的屯兵之所。我开始广交朋友,助人于危急,开始完成别人委托,以赚取必需之资,开始访贤纳士,为以后打好基础。
两年后,我已结交了一大批文臣武将,高览竟然也在其中,这位我生平最喜爱的三国武将,志向与我一拍即合,关系更是达到信赖。此外,我已用我的钱在酒馆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随时准备和我一起去打天下。
那一天傍晚,夕阳血红,我仗剑回到家,父亲正坐在椅上看着我。我知道,以他的智慧,一不定期了解了一切。但我也很惊讶,他平静的眼中没有一丝责备,只有从容、信任。“去吧。”父亲说,“男儿志在四方,现在天下大乱,庸君无道,你有责任去收拾残局。”他突然又面向东方,三拜而止:“我贾诩一生未遇明主,今天也要顺天时。区星、许靖、庞议(我所招的文臣)等虽有满腹学问,但仅足以守城、断案。银刃你若要取天下,就需要我!”我早已激动地哽咽了:“父亲……”父亲大手一挥:“我观天下大势,北有公孙一族,东有何进、黄巾,南有蛮越,惟蜀及中南未有强敌,加上皇廷无道,军纪散漫,军士多逃逸,你当越过绵竹关,夺取成都,以定基业,再东取梓潼、江州,断入蜀之东路,南取建宁,以挡南蛮,北方复夺绵竹、剑阁,伺机消灭董卓在武都的势力,占领武都,作为关外基地,再图发展,则大事可成矣。”想不到父亲隐居西北十数年,可谓“与世隔绝”,竟对天下大势有如此精确判断,真不简单。“儿将谨铭父教,但我已传令明天出兵,父亲是否……”父亲长笑说:“我当然同行,你还有很多没学到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