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是员工成长的基地,员工也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我在第一线工作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得到的实践经验是与学校的书本知识截然不同的,也是书本知识所不能比拟的。古人说实践出真知,的确是良训.一无所知徒有热情的我,一开始在*&*地方做***,后来到*****学习了*****,此外,又到****掌握了****的 技术。其间,遇到过各种困难******,也出过些差错******,经过反复实践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的整个流程.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好一名优秀的作业员也是不容易的。它不光需要你过硬的技术,扎实的功底,还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不韧的精神,此外,细心谨慎全面周到也是关键。(你觉得还有什么自己加.)这些日子工作下来,体会到最深的是,工作需要 一种精神,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兴趣所在,如果能将积极向上的心态溶入到工作中那么枯燥的作业也会变的有生机. 一个人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一种向前的追求就容易乏力,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也努力的调整着心态,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持着积极向上的心,在工作中才能做到周到细致,才能真正的溶入到企业之中,充分体会良好的企业文化。 2003年12月14日16:12 [补记] 一个企业要不断的扩大发展,除了上次提过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要给职工一定的归属感,要让职工把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实现其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个专门研究企业管理的专家研究调查提出"需要层次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要有五种内在需要: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做为职工,不光要得到作为工作的回报,即物质需要,也渴望情感的抚慰,心理的满足等.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溶入企业氛围中,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一个大家,觉得离不开它,在其中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尊重和满足,那么要让他们竭尽全力为企业效命也就有实现的可能性。上篇报告也说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不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从人的需求入手,可能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做法。无疑,这也是双赢的,有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内在文化氛围,疏通协调各种内部关系,也能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走好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石.
企业可以投入不多的资金物力等(调查表明,这样的投入会有更大的回报),搞一些企业内部的社团,新年联意会,技能知识大塞,工作效率评比等,相关讲座,提高他们的主观积极性,调动每一个人溶入其中。让他们体会到工作之外的乐趣。也让那些住宿的人多一些业余活动,增强他们的归属观。此外,上级领导的关心,哪怕就简单一句,也能让职工体会到温暖。回首,98年特大洪水时,江主席,下达防洪第一线,只挥一挥手,说了一句话,全国上下,便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是企业里每个人都盼望的。 2003年12月14日16:12 [补记] 自从溶入公司以来,我就把自己当成厚声电子的一份子,望能为他做出自己的贡献,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不辜负师傅和领导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我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同大家一起认真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一起迈向新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