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体制、机制、法制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5年10月0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957

  今天向国家电网公司的来宾汇报两条“西电东送”线路的压覆矿产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情况,双方为可能压矿的那部分矿权问题讨论了很久。
  “西电东送”工程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这两条线无比的重要,专家说全省向外输送的电力全部上去也只占其四分之一。但怎么选择路线,最少也要途经一、两个个体或乡镇煤矿,业主担心矿老板漫天要价甚至不让过。他们的担心是有根据的,现在是法制社会,只要人家也是依法取得的矿权,那就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现行矿产资源探采政策很不规范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试想,它若不属暴利行业,何以出现以探代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与采富弃贫之事?又哪来频频“矿难”和“官煤勾结”之说?勿容讳言,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矿业体制、机制和法制已经到了必须认真思考的时候了,它关系到“节约型社会”的成败和是否能够迈过“资源荒与能源荒”这道坎。
  [补记]
  下午与矿山环境调查执行单位的领导进行了座谈,注意到了从野外到成果的各个环节。我们图文中心的3位同志明天一早将启程去帮助建立数据库。

完成时间:2005.10.09 23:52:1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