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的“日记”怎么写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5年09月1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174

  日记,乃个人保留的一份珍藏和记忆。可以是陈芝麻烂豆米的小事,也可以是笔随心走的感伤;既有人生的呐喊,也有生活的万种风情。你想品“咖啡”吗?揭开它就是一壶“开心苦涩”;你想听“夜曲”吗?打开它就能听到世间的“柔情悲伤”。它包含有爱与恨的交织缠绵,刻录下平淡的、政治的和也许什么也不是的各种画面,俨然一个十足的“万花筒”。只要自己不苛刻非写出象鲁迅先生那般“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而令人震聋发聩的《狂人日记》,这种格式不拘、体裁不限的东西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当你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它蹒跚留住了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因为它无不打上人生的脉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喜欢写日记的习惯已经有十好几年了,但一般以记录一天中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认为发生较为重大的事情占多数,偶尔也附带着发一下感想,实际上只能算“工作笔记”之列。特别是走马上任那几年,单位不景气,处理事务的经验也少,喜欢事无巨细都记下来,遇到开会传达上级精神什么的更力求详细,生怕工作中出现闪失。我至今一直以为干工作仅凭“记性”是难以做好的。剔除工作上的因素,也曾经生出过退休了这些东西说不定还可以帮助写点“回忆录”什么的想法。后来发觉自己不但成不了“名人”,你一个无名之辈写出来的“回忆录”谁会看呀?再说有一年,我不经意间发现竟然还真有人对自己的日记产生了兴趣,甚至一度还丢失过半年下来的一大本“笔头”,才感觉“日记”这玩意也不是什么都能够记的,记什么和记到什么程度,分寸完全在于自己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于公于私都很重要。有些事情发生了,该忘记的你去记它下来还会触到“痛处”,感觉好没有意思,而有些事情你不去写它却会那么刻骨铭心的记得。所以在我的日记中不一定找得到经历过但却逝去的事情,而真正“有感而发”的东西在日记里则更是难以见到的。
  
  我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写“日记”。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算起来已经23个年头了,地方跑了不少,但一生中也就挪个一次窝,在系统内部也算“老同志”之列。记得有一次在局里开会,有少数抑或是个别刚提拔的领导们只听不记,被我们的“首长”这样批评来着:我们有些新领导怎么像“老同志”一样不做笔记?我当时虽然没有脸红,但自认为这句话其实是片面的。
  
  胡杨里有“我的日记”这个栏目,好象还分“公开”、“授权”和“加密”的档次。我感觉现在的社会的确是进步了,你想表达的,人家可以一览无余并随意评论一番,你从内心希望更多的林友惦记你;而你只想对极个别的好友倾诉的缠绵语和知心话,外人也无法知道你是咋表达的,叫人连生许多“遗憾”。尽管我到现在也还没有哪位林友授权给我,但从公开的那些“日记”里看了几篇,怎一个“好生了得”!尽管不一定个个都是真实的故事,可不是一样能够大致“洞察”朋友们的心扉么?
  
  我不能再让“鸣笛的日记”是0篇了,从今往后,我的“日记”也该这样写!
  
  
  
  

完成时间:2005.09.15 13:25:3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