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在群里跟猪头争论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善本恶。
在我六岁时,父亲教我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似懂非懂的明白,人之初,性本善。也一直坚信,人必善。可上了大学以后,哲学教授又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从此两种观念一直在我脑海中占据。
毕业工作以后,我渐渐的还是接受了大学教授的思想,人之初,性本恶。
一个出生没多久的婴儿,他的思想应该是无暇的吧。那时他的所有一切肢体动作,表情变化等行为,严格说应该是本能,或是本性吧。
举个例子,一个婴儿,他从你手中拿过玩具时,孩子的心里就认定那玩具属于他。当你从他那里拿回这物品时,他就会觉得你侵犯了他的利益。他只有用哭来表达他内心的不满,其行为毫无疑问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私。从懂事开始,长辈就不断的教导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忠,什么是奸,教导我们分辨是非清白。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地改变了我们的思想。道德规范,社会舆论等外在环境因素将人的本性压抑了。
其实不管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的中国的古圣先贤.,哲学的学识们,无不把培养高尚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
我想说,恶习中也并不一定全是负面的东西,各种欲望是恶的源动力,而正是这种动力成就了一些人在满足了个人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当然恶欲的臌胀也使一些人用伤害他人,达到自己的私偏听偏信。但人性为了平衡的需要,有一种叫良知的东西,便会在他实现快乐的同时,给他带来痛苦和烦恼。
我不是一个圣人,我心中有善念,同样也存着恶念。他们相辅相成。彼此存在着。。。
我也想告诉我的朋友,并不是受过伤的人,习惯去伤害别人。
或者更应该说随着年岁增长,人的性情也将变得越来越谦和。 所以,人之末,性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