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网上收破烂,半年赚了几十万;

写作者:果子狸     日记本: 时光隧道

日期:2005年09月1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19

  黄云是武汉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到武汉一家研究所工作.对于一个从农村山沟里奋斗出来的苦孩子来说,生活已经向他展示了笑脸.可是,他并不满意这种波澜不惊的生活,他要闯出一番自已的事业!一个月后,黄云从研究所辞了职,就聘到一家服装厂工作.这期间,黄云挣到过钱,也经历了无数曲折和失落,他始终周旋于老板的脸色和呵斥之间,感觉不到下海闯荡的快乐!
  2004年5月,黄云到上海出差,报纸上的一篇人物报道,终于使他坚定地迈出了独立创业的脚步.那是一个玻璃王的故事:一个姓姚的流浪汉,靠在城市收废玻璃维持生计,十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上海的大小角落.在这期间,他熟知了各种玻璃的材质,性能,价格和工艺制作流程.十年后,他以较小的投资起小,后来成了响当当的玻璃王!
  回到重庆,黄云一直在考虑如何创业的问题,他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从事企业生产的专业技术,该从何处下手?在寝室里,黄云百无聊赖地打开网络,结果看到很多网页上都跳出商品买卖的广告信息,这是二个想法突然在他的脑海里产生:网上开店!
  风上卖什么呢?什么东西不需要成本?-----拉圾!只有拉圾是不需要成本的.一想到拉圾,黄云的思路一下开阔起来:拉圾就是废品,废品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同样也是商品!一个中等人口的城市,每年产生的废品能有上亿吨,即使每吨废品只赚一元钱,年利润也是惊人的!
  2004年11月,黄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建成了一个收废品的网站,取名叫"重庆收废网".黄云特别承诺,如有货源,他将24小时上门收购.建设这个网站,他只花了200元钱买了一个城名!
  网站建成后,黄云心里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已的决策是对是错.第二天一早,他急匆匆打开网页,见有20多人点击了网页,但留言板上没有留言.第三天,第四天,他日夜期待的电话也没有响起.
  第五天,黄云像往常一样打开网页,在留言板上,他欣喜地看到了留言,是一位刘先生叫他上门收旧报纸,说有五十多公斤.生意终于来了!黄云兴奋得跳了起来.根据留下的电话打过去,刘生生说确有旧报纸出售,叫他赶快去.
  黄云乘公交车去了.他收购了55公斤旧报纸,然后立即转手卖给附近的废品收购丫站,赚了18.3元钱,除去来回的车费和伙食费,他净赠了9.3元钱.
  自从有了第一笔生意后,收废网上每天都有客户联系上门收购.2005年1月25日,某工厂的王生生留言,说他们厂有五吨废铁急于处理,问黄云能不能上门收购?黄云立即租了一辆货车,第一时间赶到工厂.老板见黄云为人斯文,态度诚恳,以较低价格卖给了他.做成这一笔业务后,黄云赚了500多元钱!
  从这以后,黄云有意识地到工厂,企业寻找大宗买卖.一些机关单位和写字楼早就看不惯街头游贩满街吆喝和满身灰头土脸的形象,见黄云穿着整齐,价格公道,非常乐意将大宗废品出售给他.那段时间,黄云轻轻松松将数万元利润收入囊中.同时,一个新的商机也向他扑面而来.他见收购的旧家电大多数都可以使用,那为什么不开一个二手货商店叫做?从这以后,黄云网站的留言板上,又出现了求购各种二手商品的信息.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黄云的资金积累已达到数十万元.凶公开招聘了8名工人,驻点到重庆主城区的八个中心区城.每天一早,由黄云处理网上货单,向各区城的人发出指令,并授意大致价格.收到废品后,纸类和塑料类直接在附近的下家出售,电器,家具则拉回库房分类.黄云还为员工统一制作了蓝色马甲,马甲上喷印"重庆收废网"的标志.后来,有两名大学生为黄云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也投奔到他的旗下.
  2005年8月,黄云的第一个加盟网站--"贵阳收废网"正式开通,黄云把自已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都教给加盟者.如今,成都,济南等城市面上的有关人士已经与黄云取得联系,要求加盟他的收废网.
  在黄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打造品牌,成为中国的破烂王!随着加盟店的不断扩大,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转载

完成时间:2005.09.12 17:56:2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