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钝”言一斛珠(转载) 

写作者:wxsycx     日记本: 明月几时有

日期:2005年07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9

  “文凭不等于文化,知识不等于学问,技术不等于科学,名气不等于人品。”(很有道理)
  
  
  “钝”言一斛珠
  
  烛之幽
  
  
   初读迟钝的文字,甚是钦佩作者的学问,吾汗颜矣。
  
   我是技术出身人士,没有作者那样广博的知识,涉猎面极为有限。以前多是与ABC打交道,就浅知一些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知识,后来腼颜于影协,才感觉到文史方面的重性。---题外话,不多谈。
  
   以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甚是佩服,几近于崇拜了。后来又喜欢过梁实秋的《雅舍小语》,也读过林语堂的部分文章,最后,致力于苦读西方艺术哲学史方面的文章,也喜欢上了西方哲学,尤其喜欢(不敢说欣赏啊,太深了)尼采,荣格,苏格拉底,等人的文章,粗读过尼采的六七本书,感觉思想过于博大,显然功力不够,无法解读。
  
   再后来,转向西方诗歌方面的文章,粗读了一些,主要集中在普希金,泰戈尔,莎士比亚,叶芝,拜伦,歌德,海涅,波德莱尔,莱蒙托夫,雪莱,济滋,里尔克,瓦雷里,勃朗宁夫人的作品。读完之后,再返读唐诗宋词元曲,阅读中国古代一些美文时,感觉我们的白话文运动似革命过了头,我自认为大陆方面没有台湾方面在国学教育方面做的好。换言之,如何传承古代文风,又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更赞赏台湾的作法。
  
   从上网八九年的经历来看,所有网上的帖子,似乎大都有白话过头的倾向,记得那年钱钟书仙逝时,我的好多网友都快哭了,当时不大理解,但今年赵朴初,费孝通的去世让我也紧张起来,我怕听到那天季羡林去逝的消息。
  
   迟钝的文字,让我想远了一点,但不是没有道理。读书,做学问,做人,行事,我想,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前些天,感叹之下迸出一句话:“文凭不等于文化,知识不等于学问,技术不等于科学,名气不等于人品。”我想以此自警。
  
   迟钝的文字,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以近于余秋雨般风格娓娓而谈之下,融文史哲知识于一炉,面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在文外。这其中,浸透了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杜甫有句:“文章天下事。”于此观之,似可用于“钝”言感叹。
  
   一提起文章,我习惯性会想到“春秋大义”几字,不是受关二爷子影响,是对读书和作文的原则认识。
  
   苏格拉底说过:“有用的即是高贵的,无用的即是下贱的。”然也。
  
  
   ------------------乱言,迟兄莫怪小弟无礼

完成时间:2005.07.13 10:07:2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