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又看到一篇

写作者:火火     日记本: 火火的记录

日期:2005年04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15

  矿工们为什么炸不醒
  
   从绪
  2500年前的一天,孔子率学生出游,经过泰山时,见一位妇女在一座坟前悲悲切切地哭
  泣,孔子让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原因。子路问那位妇人说:“你哭得这样伤心,一定有什
  么原因吧?”那妇人回答说:“过去我的舅舅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
  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大惑不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1200年前的一天,谪居永州的大文学家柳宗元遇到了一位蒋姓兄弟,蒋氏以捕蛇为
  业,他对柳宗元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三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祖父和父亲都因为捕蛇而死,他本人也多次差点送命。柳宗元同样大惑不解,捕蛇如此
  危险,你为什么不放弃这个职业回家种地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蛇咬人,偏以蛇为生。这是为什么?那些人究竟是
  愚昧无知还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面对孔老夫子的困惑,那位哭泣的妇人回答说,不离开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无苛
  政”,在老虎的眼皮底下也许还有一线生机,而如果离开这里,连这一线的生机也没有
  了,我还怎么生存呢?
   面对柳宗元的困惑,面对柳宗元想让他回家种地,不再从事捕蛇这个危险的职业
  时,那位捕蛇者眼泪汪汪地说:“如果你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就还让我继续从事这个职
  业吧。捕蛇虽然危险,但比起乡里那些百姓,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即便我被蛇咬死了,
  和那些乡亲们比起来,已经算死得晚的了。”
   面对无助的妇人,孔夫子感慨万千:“苛政猛于虎。”
   面对蒋氏兄弟,柳宗元仰天长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公元2001年的10月,一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今年
  1到10月份,中国煤矿发生事故2378起,死亡4547人。”这个统计想必包括震惊全国的
  广西南丹煤矿的透水事故。然而,就在这个统计刚刚结束不久, “贵州、湖南、山
  东、山西等地小煤矿屡屡出事,特别是产煤大省山西,从11月14日到18日,短短五天时
  间里,就连续发生四起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死亡58人,伤12人。”
  频发的矿难受到高度重视却并没有被有效地遏止。三年以后,2004年的10月 ,又一位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新闻发言人在会上称,“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共发生一次
  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每7.4天一起。”就在他宣布这个数字仅一个
  月,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陈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166人遇难。紧接着,2005
  年2月14日,阜新孙家湾煤矿发生矿难,214人遇难,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矿难。
  面对哭天抢地的矿难家属,面对沉默不语的矿工,人们大惑不解,矿工兄弟们,你们为
  什么不离开这里?
   每一个人都不是愚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追求幸福,追求快乐,每一个人都希望能
  够像人一样地生活,但他们首先必须得活下去。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只要有一线生路,
  就没有人会选择死,那些在事故中死亡的矿工,其实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生。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对那些生活优裕的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所以永远不会
  拿这万一来做赌注。但是,对那些生活在困苦之中的人来说,这万一却是他们的唯一,
  是他们得以生存的一线希望。那位泰山脚下的妇女,万一不被老虎吃掉,他们就可以活
  下来;永州的那位捕蛇者,万一不被蛇咬死,就可以有口饭吃。南丹和孙家湾的那些矿
  工们,万一煤矿没有冒顶,万一瓦斯没有爆炸,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老父就有了
  看病的钱,儿女就有了上学的钱,光棍们就有了娶媳妇的钱。于是,前面的被炸死了,
  被淹没了,后面的默默地抬出他们的尸体,又低垂着头,向巷道的深处走去。
   有一位叫陆士桢的教授,曾做了一份关于北京市青少年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的
  专题调研报告,这个报告显示:“青少年自选职业排名的前几位依次是实业家、医生、
  商人、电脑程序师、教师、法律界人士、科技工作者、记者、公务员。”而“选择工人
  的,数量之少已经失去了统计意义”。尽管工人阶级依然是领导阶级,尽管每年的劳动
  节我们依然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但这位陆教授还是非常忧虑——“ 21世纪谁来
  当工人?!”
   其实,这种忧虑大可不必,想法是一回事,现实是又一回事。不想当工人,那你干
  什么去?都读大学了,人家要本科,都读本科了,人家要研究生。那些下岗职工,那些
  失去土地的农民,哪怕再苦再累,哪怕工资再少再欠,他们也愿意当工人。那些发生爆
  炸死了人的矿井,正好有了空缺,人家矿主好心收下你,能不说声谢谢?
   孔子述而不作,但是他的弟子却记下了他的教诲,“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柳宗元无力改变捕蛇者的命运,但他挥笔疾书,写下了《捕蛇者说》这千古名篇,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我既无孔子之德,又无柳氏之才,但却以一颗普通人的良心,说了上面的话。

完成时间:2005.04.22 19:46:3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