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母亲

写作者:风乍起     日记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日期:2005年04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7

  农历已是三月中旬,伫立在四楼栏杆处,往下、往远望去,满眼的春色。
  
  门口那排香樟树叶子翠绿,结荫正浓,隐隐透出它的清香,多年的积蓄,在这一刻似乎正以不可遏止的力量发疯地生长。环绕着花圃的,是一圈矮矮的丁香,没了园丁的修修剪剪,它们或向上或朝侧,自由发展,竟也如此错落有致,倒是格外令人欣喜它的无所羁绊了。那点缀枝头的小白花,顺风拂来浓郁的香气,附着在你的身上,也沁入到人的心脾之中。圃中的月季花也已绽开苞蕾,迎春怒放。粉红的、或更深一点的,在一片绿绿的樟树、一圈白白的丁香映衬下,尤为惹人眼球。花不在多,却让人觉得倘若它的缺席,将会是怎样的憾事!
  
  远处是一片丘陵地,小山上除了零零星星几棵木麻黄,大多已经农人的双手而开辟为旱田。沿着山势,半弧形的居多,上边的田稍小,往下渐行渐大,田不开陇,一块为一畦,与梯田仿佛。清明前后,满山人影,锄草,浇水,翻土,下种,一派繁忙景象,平常寂聊冷清的田地,忽然一夜间热闹起来。农忙不等人,错过季节,一年的庄稼就耽搁了,所以家家户户都赶着下田。活儿多的人家,除去先前的犁田、下肥,单是播种一项,往往前后要持续十天半月,其间不能有一刻清闲。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有好多农活。父亲生性较懒,孩子又小,大多时候都是由母亲一人操持的,她要起早贪黑地照顾庄稼。早上天不亮,一家人睡梦未醒,她已迎着露水,挑上俩桶,在一阵哐啷哐啷声中出门去了;中午时分,她匆匆赶回来为全家人做了饭,就当是休息了;而下午火辣的阳光还没消退多少,她又顶着个草编的斗笠再去田里,一般都要天全黑了,等孩子们赶着去喊了才会回来。有一回母亲去给田地浇水,在水沟里舀到了一条胖嘟嘟的鲤鱼,回来时高兴得合不拢嘴。毕竟能用简陋的带柄水瓢舀到鱼,是不大常有的事儿啊!全家人也跟着欣喜了好几天。
  
  母亲个子矮,挑水比别人更为吃力,但我从来没听她抱怨什么,碰上一个做事懒散的丈夫,她可是吃尽了苦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她时,没有一个人不称赞她的吃苦耐劳的。一个四口之家,如果没有她做着顶梁柱,恐怕早已坍塌下来了。为着这,我们当小孩的在人前也总是很骄傲的。
  
  长年披星戴月地辛劳,她受着日晒雨淋,霜冻露欺,终是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一双手指关节因增生而变了形,每次疼痛难忍时,定是变天的前兆。看着她辛苦了一辈子,还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我们心里都不是滋味。当年初中报考志愿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当个医生,可是母亲却替我选了现在这个专业,因为读这个专业时间较短,在学还有伙食补助,可以稍稍减轻家里的负担。关节炎是个顽症,母亲一直没能摆脱病魔的纠缠,现在病情稍微稳定,农活是没有了,但她还要为儿子的成家立业不停地奔波。反倒是我自己,常常抱着不疾不徐的态度,想想她被亲朋好友问起时暗暗垂泪的情景,我真的是很不肖啊。
  
  母亲是个心里有话嘴上藏不住的人。为此,她常常要挨全家人的批评,但她的真诚,也是有口皆碑的,邻里乡亲,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商量。平日回去,我都会和她唠唠嗑,了解家里边和村里边的事儿。在我们母子之间并没有所谓的“代沟”隔着,她的坚忍,她的诚挚,是我一生都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完成时间:2005.04.22 10:02:0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