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背着儿子的书包,送他到学校门口,被正在值日的教儿子数学的李老师叫住,说了些儿子的情况,归纳起来是:一,上课没有用心听课;二,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自己不努力,思想上没有要求自己做得更加好些;三,老师特地提到算盘,速度没有在提高,班上有同学比他打得快得多。
老师对学生的殷殷之情,作为孩子的母亲从中体会,也暗暗佩服他对儿子情况了解得很准确,毕竟一个班有六十几个学生。虽说对儿子的老毛病想了很多的办法希望他改进,一边又做了些自我检讨,是不是在教育方法上有失误或者是不足。都无可奈何的时候也有消极的安慰:等待吧,做母亲的就等待着孩子慢慢的醒悟,等待有一天他的求知上进的欲望真正在内心里被某样东西所激发而不可遏止。
遵义的方言说脑筋不醒悟叫脑筋是mu(四声)的,但老师观点很不同意这样消极的等待孩子的内催力的出现,说脑筋不醒悟,其他的孩子也是差不多大的,孩子贪玩,意思就是家长还是应该多督促让孩子多练习。想想老师的话也有道理,或者把老师这样一番期望,严厉,敦促的意思都转而倒在孩子的身上,也许就到了我消极的等待的那一天吧。
晚餐桌上,脸色严厉地做了个开场白:今天,我听到了一个故事。儿子好奇,于是有了下文,说一个班上有个孩子,老师们都对他又盼望又生气,因为以他的学习完全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每次考试一下来,他都只能在班上算中等。故事到这里先打住,回转问儿子,在班级里争取第一好不好?儿子说:好呀!继续问,那你说这个同学可以拿第一,他偏偏自己一点不努力去争取第一,这是为什么呢?否定了他没有弄懂后,得出结论是他不想。为什么他会不想在班上得第一呢?到这里似乎没有继续寻找答案的必要了。短暂的停顿以后,我更加的气势严厉,对儿子说这个孩子就是你,中午李老师对妈妈说了你在学校的情况,排出第一,第二,第三点,最后李老师对你这样的表现非常生气这话几乎是气势汹汹地说出来。
也许我的目的是达到了的,或者是暂时达到了的。儿子的眼睛闪亮,这是来源于他感觉自己的老师对他有褒奖性质的期望,严厉里面甚而可以说是带着慈爱的。种在他心里这样一颗种子,和来源于人内心的真正内催力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我相信它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是起作用的。饭后的打算盘就很努力,完成了老师的作业,说还想打一排。我不动声色,用个形容词,就是冷冷地说:不用了,过了睡觉的时候了,希望你以后每天都这样。
从接儿子放学回家他做作业的时候,就把电脑打开,并对他宣布妈妈要在上面写日记,并且以后每天都这样。叫他收敛他想玩游戏的心,周一到周五的这段时间电脑不派那个用场。
孩子八九岁这个阶段是第一个逆反期,独立意识的加强搀和着对父母的依赖。想儿子在不想听那些唠唠叨叨平凡又确定不移的大道理,不想你只是守护在他旁边,让他去做人生这部戏的主角。我想他现在更加需要一个榜样,一个努力进取的榜样。为他,也为自己,我要让儿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逐渐地习惯在他旁边的这个敲击键盘的啪啪声。
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听写,然后是定时间打算盘。从开机到现在,在儿子上床睡觉以后,我几乎是傲然对儿子宣布的这一篇日记,终于得以完成。
你不够努力。大人在用它责备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问问自己。人到中年并没有万事休呀。今天是不是可以因为晚上的这几个小时,有了这一篇字,我可以对自己说,你这样才是做了点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