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互联网魔鬼词典

写作者:天边落雨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5年04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72

  1 互联网魔鬼词典
   ●宽带:不要只注意前面的“宽”而忘记了后面的“带”——一根带子能有多宽呢?
  
   ●E-mail:典型的复合型“人才”。集“电子信件通道”、“垃圾泛滥通道”、“广告传播通道”、“病毒流行通道”等多“通道”于一身。
  
   ●聊天室:一个你不说实话没人信,说实话也没人信的交流场所。
  
   ●MSN:时尚的风向标,小道消息的传播地,最大的特色是可以用名字“说话”。
  
   ●FB:“腐败”的拼音缩写,多用于网友聚会。虽然同样是吃喝玩乐,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腐败大相径庭:花的是自己的钱;内容健康;规模往往有耻于“腐败”二字;而且不会有人来管,缺少刺激……
  
   ●网游:玩家的“游”,商家的“油”,家长的“忧”,孩子的“诱”……
  
   ●灌水:有人灌水,叫劳动;有人灌水,叫消遣。
  
   ●马甲:以前一个人要伪装自己用面具,现在都改用马甲了。
  
   ●黑客:有人说“黑客”是“hacker”(非法入侵网络的人);有人说是“cracker”(解密高手);在我看来,“黑客”应该是“非法入侵网络的解密高手”;当我向翻译软件求证时,得到的结果却是:black guest。
  
   ●色友:也称“摄友”,即摄影爱好者,拍的MM多了,就成了“色友”……
  
   ●PS:互联网是个“缩写”泛滥的地方,所以,“Photoshop”就成了“PS”。往往充当着一些图片被“移花接木”的“罪魁祸首”(Photoshop自白:我只是想做个好人),“PS”也就成了对图片进行“乾坤大挪移”的代名词。这一点,想必一些人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那位深受其害的“小胖”。
  
   ●防火墙:既不能防火,也不是墙。
  
   ●免费:一种遥远的回忆。
  
   ●翻译软件:一个能产生中国人看不懂的汉语和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的工具。
  
   ●博客:互联网里总是有很多客人,先是黑“客”,然后是闪“客”,现今流行的是博“客”……
  
   ●论坛:一个交流场所,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个“难民”营,里面有各种需要帮助的人;它造就着无数的BT(“变态”的拼音缩写)人士;它承载着各种小道消息;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坛子”,却有着惊人的容“水”量。
  
   ●域名:一个全世界通用的名字,却被称为“域”名。
  
   ●3721:不管三七二十一,中国人上网真麻烦。
  
   ●网虫与菜鸟:在网上,资深的是“虫”,初级的是“鸟”。看来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大自然的一大变革。
  
   ●手机短信:一种省钱的通讯方式,有时却被人用来“抢”钱。
  
   ●红客:打上“爱国”的标签,黑的就能变成红的。
  
   ●浏览器:小窗口看大世界。
  
   ●搜狐与雅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狐假虎威”。
  
   ●裁员:老板——“不是我不小心。”员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邮件群发:一种制作垃圾的行为。
  
   ●烧钱:以前烧钱,烧的是从投资者身上“圈”来的钱;现在烧钱,烧的是从浏览者身上“抢”来的钱。
  
   ●电子竞技:一种能够“玩”出名堂的竞技。
  
   ●网友: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口头禅却叫不出对方名字的人。
   ●新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网易:网聚钱的力量。
  
   ●易趣:当交易不再容易,还会有乐趣吗?
  
   ●Chinaren:俺们那旮答都是China人,俺们那旮答汉语加英文

完成时间:2005.04.16 02:37:2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