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会感恩

写作者:颜心一质     日记本: 心湖涟漪

日期:2005年04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5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慨:学生太没感情了。我一天到晚围着学生转,但他们还不断给我惹麻烦,别说让他感激老师的恩情,有些学生根本不能体谅你工作的辛苦,让我觉得工作起来没意思,我们学校很多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另外,从家访中,我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不但对老师不会感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别人着想,因此我想,作为教师应该要教他们学会感恩吧。
  
  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而中国没有。其实说来,“感恩”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与感恩有相通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却大相径庭:很多西方人在用餐前都要祷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但现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却基本上不懂得感恩。
  
  尤其是现在这些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告诉他:你们感恩的对象很多。首先,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 其次,要 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启迪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人生有了精彩的创意;再次,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他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们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父母付出了很多的代价,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比他们强的人,但是如果孩子将来有出息了,强过他们的父母,孩子会非常苛刻地评判他们,并会非常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除非父母在社会上相当成功,否则孩子第一个看不起的就是自已父母。我们的邻国日本,很多孩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他们今后应该如何回报。孩子更知道,尽管自己的父母是非常普通的人,但是他们活得很诚实,很执著,很努力。即便父母是最平凡的人,但是对我来说他们是最重要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也许是人世间忘恩的事儿太多了,所以善良的人们总是用“施恩不图报”来自勉自慰。其实这是一种消极态度,而积极的态度应当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如果说忘恩是随地生长的野草,那么感恩则犹如玫瑰,它需要精心的栽培和爱心的滋润。
  
  我想,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热心”得让学生有恩感。“热心”是指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班主任面对学生可以放下教师的架子,少一点师道尊严,要让学生常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对待学生热情一点,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待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热情的表扬。乌申斯基说:儿童憎恨的教师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那些教师。只要我们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心,那学生就会打心底里喜欢你,那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这是我的理想,是我追求的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知能否达到。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完成时间:2005.04.05 19:02:2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