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下,教导处的李老师就来逼债了:“人家班可有七八个了,你们班怎么样啊?”
“我刚去统计了一下,只有三个,并且他们是以前就在那儿的,新的还没有。”面对这种不情不愿的人情,我的口气有些无奈,“我正在做工作呢。”
“那得加大工作力度啊。”半真半假的口吻。心情越发郁闷起来。怎么总是这样啊,经济大潮真的是无孔不入吗?
开学伊始,班主任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熟悉学生,治理班级,而是如何面对这些温柔杀手,真是滑稽。
之前,社会上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形形色色,尽管也可算做同行,但总归不是同路人,所以也就不去关注。有家长咨询时,也只是很客观地给予建议,从未想过自己会有置身其中,不胜其烦的一天。
前几天,有朋友非要拉我去一家什么“新概念作文培训学校”去做兼职老师。待遇倒是很丰厚,但想想好容易有个周末可以看看书陪陪家人,实在不忍为了孔方兄而牺牲。何况,钱这东西,多了未必是件好事,所以也就很干脆地拒绝了。怎么也没想到,此处方歇,彼处又起。
周一上班,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一张鸡蛋票,还以为是单位发福利呢,就有同事悄悄告诉:这是某老师刚送来的。某老师恰好是某外语学校的老关系,再迟钝的人也明白了。被蜂刺蛰了似的马上去找某老师,还没等拒绝的话出口,对方的和风细雨就温柔地围了过来。人家只是希望你在班上略提一下而已,再说别人都拿,你不拿,那不是故意和人过不去吗?大家都是同事,这点面子总得给吧?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以后怎么和人相处呢?是啊,能说什么呢!
挫败地回来,早有人在等着呢。一看他手里那一大摞招生简章,我的头就疼得厉害。“苏老师,帮帮忙,在班上发动一下好吧?可以提成的……”呜呼,我已不知该说什么了!
然而,轰炸并未结束——晚上,过去的一个领导来电话了,聚一聚?心里很明白,领导的哥哥是某学校的校长。去?不情愿;不去?那是曾那么热心地扶助过自己的领导啊!
……
真是——好一个烦字了得!
说实话,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影响许多学生,也可以说服许多家长,但问题是我不想这么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自己的原则,也谈不上什么高大,但我不想做亏心事。如果学生真的需要补习,我自会建议他去,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而且那么多的补习班,良莠不齐,我还得为学生负责啊,谁叫他们以天真的目光虔诚地看着我,真诚地叫着我“老师”呢!
更烦的在后头呢——
“你们班怎么样啊?”
“你说了吗?有多少去的?”
“你把去的名单给我好吗?”
“麻烦你再做做工作好吗?提成很可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