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春天里的电影

写作者:风清雨扬     日记本: 风清雨扬的天空

日期:2005年03月1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6

  昏睡了一天,总算知道自己是累着了,外加感冒。
  
  前几天总是在深夜疲惫时看电影,也许是我眼光太挑剔,能让我有兴趣的电影还真的不是很多,最近看的从《孔雀》、《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旧片《鬼子来了》都让我觉得还有好电影可看。
  特别是《孔雀》,让我想起我的小时侯,看得我“老泪纵横”。
  这样的刺激让我又恢复了对文字的感觉,于是写下了:寻找春天:从《孔雀》到《放牛班的春天》 。
  写完了。发了。自己都觉得很滥。
  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没有写···
  
  [原创]寻找春天:从《孔雀》到《放牛班的春天》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传统的山上起伏地行走,我们梦想着未来:山的尽头是春天的柳暗花明,是海的蔚蓝。
  
  在梦想的同时,我们不时的回头张望一下来时的路,那就是怀旧。
  
  幸好,我们可以怀旧,来证明我们并没有忘记过去。幸好我们还有电影可看,使得我们有了圆梦的希望。
  
  在这春天来临的时候,两部平淡的甚至是平实的怀旧影片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不得不承认顾长卫对生活阐释:生活就是人性与诗性的流淌,虽然不免残酷与失落,但梦想总是美好的。
  
  顾长卫用一抹浅淡的旧蓝叙述着生活的本质:青春失落、生活困顿、理想幻灭、现实无奈,在温情脉脉的怀旧中有着难言的压抑与痛楚,治疗着我们日益严重的怀旧病症。
  
  影片朴素得好像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没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情节,画面也质朴得甚至有些简陋。但看过影片的人都不会忘记片中一家人围坐在小桌前吃饭,骑着挂着降落伞的单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姐姐,拿着大大的向日葵花向心仪的女工示爱的哥哥,为了撇清关系用雨伞扎向哥哥大腿的弟弟,还有在全家人面前挣扎着死去的鹅……
  
  顾长卫用足够的勇气,通过镜头切开波澜不惊的生活表层,让我们直面一种经过剥离之后的真实生命,把无国界的人性最纯粹状的态尽收眼底。
  
  生命中难有太多美丽的东西,苦难却时时不期而至,理想很快就变得遥不可及,在一次次向生活无奈地求和中人们慢慢老去。然而,只有在对绝望的逼视中,才能捕捉到人生里那稍纵即逝的些许温暖,这才是《孔雀》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平实与真切也会有如此动人心魄的力量。
  
  生命毕竟是美好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孔雀开屏了。
  
  同样,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也是通过一段普通的怀旧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欢唱:
  
  “海上的清风,托起了轻盈的飞鹭,停落孤岛的礁岩处。海上的清风,从白雪皑皑的大地上飞来,冬日稍瞬即逝的气息,远方你的回声飘离了西班牙的城堡,在回旋的风中转向,展开你的翅膀,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
  
  影片的故事也并不新鲜:好老师改变坏学生。尽管没有摆脱“师生电影”中的必要元素:师生间的误解、作为反派的上级、顽固的害群之马,但导演克里斯托弗却借用音乐串起了一个心灵“救赎”的故事。寄宿学校中,这群整天只知道破坏、恶作剧的问题儿童,在音乐老师马修眼里,并非无药可救。他摒弃了体罚、禁闭,努力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合唱团成了这些自暴自弃孩子的心灵避难所。
  
  音乐声中,马修不仅让孩子们领悟了“团结”、“坚定”、“宽容”这些抽象的道理,甚至还引导其中的一个孩子成了音乐家。
  
  马修不仅仅是音乐老师,更成了问题儿童的父亲。他的民主平等意识,他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这两种记忆,相信也是深植于作者心中的经历感慨和本片的故事来源及情感源泉。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这两部关于童年、青春和成长的影片都没有华丽的装饰与特技,素面朝天的呈现真实生活的确让人眼前有了春天般的感受。
  
  如果说《孔雀》是那种期待春天来临的凄美让人看得怦然心动,感慨嘘唏,而《放牛班的春天》则是欢唱生命春天的心灵鸡汤。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快乐,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丽:只要你心中有春天。
  
  

完成时间:2005.03.17 03:20:1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