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恩雅

写作者:木头吉普     日记本: “回首与擦肩皆非我所愿”

日期:2005年03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4

  先摘抄一部分网上的内容,回头再整理。
  
  
  关于恩雅
  
  1961年5月17日,恩雅出生在爱尔兰西北部的Gaeltact。她被家人称为Eithne Ni Bhraonain。Eithne在爱尔兰语中是"火"的意思,也是Aidan女性化的叫法。但是由于"Eithne"发音与"Enya"相同,为了避免别人将自己名字读错,因此恩雅最终选择"Enya"。恩雅的母语当然是爱尔兰语,不过她也会讲拉丁语、威尔士语和西班牙语。
  
  恩雅的父母亲在自组乐团中担任萨克斯风手及钢琴演奏,巡回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等地演出,表演五十,六十年代的歌曲.恩雅自小修习古典钢琴,在充满音乐气息的环境中成长。
  
  1980年Enya打消进入音乐大学的念头,而加入由姐姐,两个哥哥及双胞胎叔叔所组成的家族乐团[Clannad]担任键盘手,历经2年严格紧凑的巡回演唱经验.将爱尔兰传统民谣予以重新编曲蔚为特色的[Clannad],由其强烈突出的特色在爱尔兰,英国及欧洲等地拥有祟高而权威的地位。
  
  恩雅在才华洋溢的家族成员压力下,欲寻求更自由的创作空间,1982年她离开了[Clannad]另觅发展。她离开[Clannad]后与乐队经理人Nicky Ryan(制作人)及其妻Roma Ryan(作词人)组成三人创作群,继续开创个人事业。
  恩雅的音乐生涯真正开始于为David Puttnam的电影“青蛙王子”写配乐。虽然那一次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她自己演奏的乐曲,但在电影原声带中却收录了两首恩雅自己演奏的乐曲。这时恩雅决定用“Enya”取代“Eithne”作为她的名字。
  1986年,英国BBC-TV开拍一部有六部分反映历史、文化的变革对凯尔特人冲击的纪录片。该片力邀恩雅为其配乐。后来,一部分精选的乐曲以“Enya”为专辑名发行,这是恩雅的第一个专辑,不过当时几乎没人能注意到。
  
  呼之欲出的个人才情嬴得国际性唱片公司WEA的一纸合约。1988年推出首张正式个人专辑[Watermark],仍由默契搭挡Nicky Ryan担任制作。这时恩雅就真正步入其发展的快速期,先后发行了[Shepherd Moons],[The Celt],[The Memory Of Trees],[Paint The Sky With Stars]。她曾接受多家电台的采访.(I)(II)
  
  恩雅的音乐被世人所喜爱。1993年2月,第35届葛莱美奖揭晓,Enya的[Shepherd Moons]专辑无庸置疑地拿下最佳New Age专辑。Enya推出的专辑[The Memory Of Trees],在第39届葛莱美奖第二次获得最佳New Age专辑。
  
  
  我知道的恩雅
   爱尔兰的音乐早已名闻世界,很多知名的艺人如U2、Van Morrison、Bob Geldof、Gary Morre、Chris De Burgh,到年轻一代的Pogues、Hothouse Fower、Eleanor McEvoy以及Sinead O'Connor等都是非常出色的Genuine Star,而走比较民族性、艺术性的音乐人就以恩雅最具代表了。(其实这是我自己说的)在庞大的New age音乐洪流中,恩雅是其中的一支叫做Ambient Folk Music的,比较令人骄傲的是,她被公认为第一位树立环境民谣(就是Ambient Folk)的爱尔兰人。
   恩雅(Enya)的原名叫作Eithne Ni Bhraonain,当然这是用英语翻译过来的爱尔兰语的名字,(在当地的语言里是指神话中的一位女神),1961年5月17日出生于爱尔兰的Gweedore的一个音乐世家。(Gweedore是爱尔兰的一个小地方,应该是比我们的一个县还小吧)。她在九个孩子里面排行第四,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学校里学习的是钢琴和古典音乐,以前最大的心愿只想成为钢琴老师。由于恩雅的个性内向害羞,1980年,在管理人Fachtna O'Kelly的提议下,她加入了Clannad(这是他的哥哥姐姐们组的一个很优秀的乐团,资料我也有一点,想看的话可以找我要〕,她出任键盘手,演奏Wurlitzer电子钢琴和后来的Prophet5合成器并制作Vocals(提供和声),但这并没能充分发挥她的特长。而且在大哥哥大姐姐的袒护下,似乎也难有空间施展,倒是参与了两张专辑《Crann'Ull》及《Fuaim》的制作,这对于她来说是个很好的见习机会。
  当时担任Clannad的经理人和制作人的是Nicky Ryan,他和Clannad配合了很长一段时间,制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可惜的是, 1982年他们的合作关系破裂了,因为什么原因我当然不知道了,总之最后他离开了。同时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年轻的Eithne,长时间的留在后台作第六人的工作她也感到了灰心,决意(这个词好象用的不好吧?)离开Clannad,正好Nicky Ryan同时也对他的才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心栽培她,就邀她一道上路。他们一起到了Dublin(应该翻译成“都柏林”是么?),和Nicky的夫人相聚,从此恩雅开始了她全新的音乐历程。 Ryan希望恩雅能专心作曲(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很英明的决定〕,而Ryan的夫人Roma Ryan则专门为他填词,三人愉愉快快的在Nicky的十六轨工作室里共事,以爱尔兰文完成了不少作品。同样是Fachtna O'Kelly的建议下,她开始致力于电影音乐的制作。Roma后来把这些带子给许多电影制作人听,结果David Puttnam首先在一部法国电影《The Frog Prince》里面采用了他们的作品。那时的这些音乐只能算是“Enya Ni Bhraonain”作的,然而,这是恩雅和他的合作者Nicky和Roma首次合作的标志,从“Eithne”到“Enya”的转变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
   Enya是一位极富人文色彩的艺术家,她坚持在她的作品中要有爱尔兰民谣文化,因此爱尔兰著名的民谣歌手Christy Moore在他1985年的 LP《Ordinary Man》中,特请恩雅担任他的伴唱;同时恩雅海奔波于London和Dublin之间,为BBC电视写 了六首有关居尔特(Celtic)的人文创作,这个有关远古的居尔特人的电视系列剧很流行,在电视台反复的播放,BBC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感激,于是大力促成了恩雅第一张专辑的工作。BBC是如此喜欢这些音乐而决定发行一张独立的专辑在记录片播出以前发行,专辑被简单地称为“恩雅”, 包装上甚至没提及它是一个原声乐. 她几乎演奏了专辑上所有的乐器,有时迭加80次语音以创造那独特的声音,稠密的纹理,缥缈的语音, 梦幻般迷人. 它是用电子合成器画一幅现代音波风景画,那能唤起不同的氛围, 从悲哀'Deireadh 一Tuath' 到动人的Boadicea', 和它那惊人的动态混合配音.1986年,“Enya”推出上市,“The Celts”当然是恩雅和BBC大力推荐的主打歌曲。
   第一张专辑已经显示了恩雅不弱的实力,这张唱片随后在爱尔兰的音乐排行榜爬到了第一,其开始了恩雅商业上的起色. 她与歌手辛妮·欧康诺(Sinead O'Connor,也是爱尔兰人,第一张专辑“狮子和眼镜蛇” 在欧美获得白金和金唱片)合作过,在她的专辑“狮子和眼镜蛇”中朗诵一短文. 1988年当她与WEA签约后,她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下一张专辑的制作。首先推出的单曲“Orinoco Flow”先声夺人,为她在UK拿下了排行冠军,紧接着“Waternark”专辑也勇夺第五名,并在UK排行榜停留达63周之久。歌迷们无不对“Watermark”中恩雅有如天使一般的灵妙嗓音感到惊异,更对他们精益求精所创造的Oceanic Sythesized Sound感到欢欣。1989年,“Watemark”在美国也引起广泛的注意,光是当地就卖了200万张,全球共卖出400万张以上。同年,“Orinoco Flow”也获得格莱美Best New Age Performance以及Best Music Video的提名。恩雅的音乐确实为乐坛注入了全新的艺术观念,提供听着更深一层的感受力,无怪乎电影《绿卡》(Green Card)及《爱就是这么奇妙》(L.A.Story)都用上她的歌曲,就连国内广告市场至少有五部以上的电视CF,用她的音乐。(好象都是没有给人家版税的哦)
   
   恩雅并不是位高产作家,她在时隔三年之后才推出了新作“Shepherd Moon”,这张专辑是她在爱尔兰的家中和Ryan夫妇一起录制完成的。所以我还得补充一点,“Enya”并不能单单指这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歌手,“Enya”应该说是三个人:Enya的音乐和编曲,Nicky Ryan的制作和编曲,还有Roma Ryan所作的歌词。恩雅也在几次采访中明确的表示:离开了Ryan夫妇中的任何一个人,“Enya”都不能存在。“Shepherd Moon”推出之后风光了好一阵子,连同过去的两张专辑都被重新热炒。难得的是“Shepherd Moon”在1992及1993年的Top Adult Alternative/New Age Album共得到56周冠军,同时也为恩雅得到了35届格莱美最佳New Age Ablum,以及爱尔兰IRMA唱片协会所颁发的最佳女歌手称号。一下子这么多的荣誉落在恩雅的身上,她除了受宠若惊之外,无形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恩雅在音乐上的独创风格,以及运用多种语言的声韵在作品中这两点都是他人所望项背的,反而当时令我们最为担心的是,恩雅在长时间借助录音的包装下,未来如何开创新的格局,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每个恩雅的爱好者所知的那样,1995年“The Memory Of Trees”专辑的推出,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 她继在1992年因“Shepherd Moon”专辑获格莱美大奖后再度赢得两项葛莱美大奖。当我们还沉浸在“Anywhere Is”的优美旋律中时,1997年恩雅又推出了新歌加精选专辑“Paint the sky with stars”, 同年还推出了出了“梦之盒”专辑,包含3张CD和一本图文小册子. 这些CD被命名为“海洋,云和星”,他们包含了自从1987年她的首次演出开始的音乐生涯. 具体的内容,就算最近才开始了解恩雅的朋友也应该略有所知了,我便不再赘述了。
  
  
  
  天籁般的歌声-恩雅
  
  
   无意中听到恩雅的歌,歌声和心灵碰击的刹那,灵魂和骨髓一下子就离开了身体,去追随恩雅歌声中的遥远与空灵。一些思想、追忆、信念、理想、梦想之类的东西,就全都在心灵深处复活了起来。
  
  恩雅,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耳际一直萦绕着她那天籁一般的歌声。
  
  那个寂寞的杨树枝桠被寒风飒飒摇动的下午,人们都在忙着过年,世界一派祥和的安宁,满脑子都是恩雅空灵的歌声。一个人飘在树隙斜阳的音乐街上,去寻找恩雅。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和恩雅见面的机会,就从第一家店里找起,海底寻针般的搜索,猜测哪一张面孔会是思念的恩雅。
  
  “有没有恩雅?”问店里那个着装前卫的小店主。
  
  “没有。”
  
  “为什么就没有恩雅?”我不解地问。
  
  对方不屑的眼神分明在告诉我:为什么非要有恩雅?没有恩雅,还可以有萧亚轩、有孙燕姿、有华仔、有COCO、有“哼哼哈哈”的周杰伦和那数也数不清的星星们,为什么非是恩雅?在这个生命都可以克隆的年代,情感和寄托是非常容易被替换的。
  
  第一家店没有恩雅,第二家用店也没有恩雅,找遍了所有卖磁带的店,都没有恩雅。没有找到恩雅,我并不失望,相反还有点高兴,觉得恩雅的人和歌,确实不应该人云亦云地在那早已经洪水泛滥了的出碟势头里面凑热闹,或为了将自己的碟卖出多少张而声嘶力竭到处宣传。
  
  恩雅的人和歌,应该出现在特为她而专门准备的那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音乐秀上,从头至尾,就恩雅一个人在唱歌。台下是如痴如醉的她的歌迷。恩雅的歌迷,一定都是一些内心孤独、喜欢用思想表达自己的人。理解和沟通就像春天的溪水一样从台上温柔而感人地流淌进台下的每一个孤独者的心田。寂寥的舞台,寂寞的音乐,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流逝掉了寂寞的心事。
  
  孤独的恩雅,她天籁一般的歌声就在那样绝对安静也绝对等待的氛围当中忧伤地飘散开来,歌声像倾诉、像宗教、像温柔的心痛、像幽秘的远古、像幽秘的远古中有人深情地呼唤着你、像一颗边缘心灵对另一颗边缘心灵相知相通的窃窃私语、像销魂蚀骨的廊桥邂逅后挥不去的空落和迷茫。心中说出或说不出的那些爱,表达或表达不透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恩雅都一一地表达了。
  
  后来,终于觅到一张恩雅的CD,满心牵挂恩雅的情结才算告一段落。怀着这一种精神的洁癖和虔诚,将碟慢慢地推进电脑光驱,思念的恩雅,那个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神情看上去无限忧郁的女人,终于用她的歌声陪着我在都市的浮华和迷失中,一起走进沉静的心灵天籁。《借助你的力量》、《树的记忆》、《花·房子·月亮》、《铭记此时》……
  
  在恩雅天籁般的歌声当中,心中重新树立起破碎了千万回的理想和梦想;在恩雅天籁般的歌声当中,心中重新回荡着关于友情和爱情一定会天长地久的神话和传说;在恩雅天籁般的歌声当中,“夜就像它白昼母亲刚生出来的黑暗孩子。亿万星宿围绕在它的摇篮周围,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它,惟恐它惊醒过来。”
  
  我听恩雅
  
   爱尔兰艺人当中我最欣赏的有两位:恩雅(Enya)和辛妮德奥康娜(Sinead O'Connor)。我曾在给网友tt(佟彤)的信里这么形容她们:“在我看来,前者为虚,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息的,如天籁一般的音乐,有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有哀婉凄楚的,还有的不知该怎样形容,只是傻傻的听着,感受着内心的共鸣;而后者为实,真正的让你切切实实的体会到那种有血有肉的感情:Fire on Babylon的热烈,Nothing compare 2 U 的伤痛,Don't cryfor me Argentina的深情,还有John I love you的缠绵……”。
  
   在说恩雅之前我想先说的是O'Connor,我说她的音乐是“实”的,是因为从她的音乐里可以感受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呈现出的是一位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性的形象。我是高中开始接触她的音乐的,一听之后便无法自拔,开始对这位歌手进行关注,然后渐渐了解她。她给我的心里带来最大的震动的一点是她能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感情和对生活、社会的感受表现在音乐当中,而且,融合得相当的完美。----具体的说来,那是一种独特的充满忧郁和仇恨的情绪。这位桀骜不驯的歌手在第一张专辑《狮子与眼镜蛇》(The Lion And Cobra)就以一个20岁的少女所不应具有的忧郁和深沉还有恣意纵横的情感震动了乐坛,当我开始听懂她的歌的时候我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由内自外的震动,那是一种感情的自由宣泄,完全的真情流露。O'Connor在专辑中令人惊讶的采用了过时的爵士大乐队形式,而她正是通过爵士乐所拥有的的幽怨曲风,赋予了那些有着不可替代意义的歌曲以前所未有的忧郁和悲伤动人情绪。我不相信,能够唱出在所有版本中最动人的“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的她是一个被娱乐界形容得如此恶劣的坏女孩,所以我听她的歌。
  
   而恩雅,我真正在这里想要说的,和O'Connor是不同的,完全不同的。我把恩雅的歌曲和音乐看作“虚”的,是由于在她 的音乐里所能体会的感觉在现实中就不能存在。那是一些我们可以猜测想象,可以思慕向往却不能够触碰到的美好的东西,比如,天使,Paradise,世外桃源。在恩雅的音乐里,忧郁的音乐,你会感觉是在望向星月相映、深邃悠远的夜空,如深蓝色天鹅绒一般的晚空。透明如水晶,光滑如水银,象深蓝夜空的音乐,忧郁而不哀伤,听完你会相信还有着黎明的希望,而不会觉得无奈;动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时空里,非洲的大河在奔跑(Orinoco Flow),古老的榕树也会歌唱(The Memory Of Trees),即使是流浪的生活也充满了浪漫的梦想(Book Of Days),听到这样的音乐我会微笑,相信“明天,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
  
   听恩雅的音乐时通常是在夜里,仰躺在床上的我,却总感觉是悬浮在虚空当中。望着苍白的天花板,看到的却是自己的思想。在恩雅的音乐构成的空间里,我可以抛开现实当中的所有:烦恼,微积分,食堂,电话……,只是任由她天籁般的声音和灵敏的双手在键琴上引领我,去探触自己心灵深处被掩盖着的,甚至由于生活的忙碌而“没有时间”去访问的那一小片温暖、柔软、湿润的空间。那种时候我已经根本不受自己理智的控制,到了与音乐无关的状态了,在乐声中的自己或是心潮激荡,或是黯然神伤,从而体会出那样的音乐的美来,沉浸在其中的感觉是如此的好,以至于当我按下CD机上的“Stop”之后,它依然存在。
  
   我觉得她们,Enya和Sinead O'Connor,是不一样的因为从她们的音乐中我能感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谓的“虚”与“实”;然而从另外一种角度我又认为她们是一样的,她们都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向往,对生活中不能亲身体会的事情的向往:恩雅的音乐代表着自己对美好而不可求的事物的向往,思想里的乐园,一种内心的平静;而O'Connor的音乐则代表着最真实的感情和思想的表现,不受任何的限制,尽情的流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恩雅的音乐
  
   恩雅脱离了Clannad家族乐团之后,自己独立向外发展而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女歌手,基本上她的音乐仍然保持着相当的爱尔兰文化色彩,并且将Clannad的音乐素养发挥得淋漓尽致。恩雅最有利的条件是她拥有着一副绝佳的嗓音,而且本身就是才华横溢,因此透过她的内心深处呈现出的作品真可谓是灵气逼人,感心动耳。
  
   
  
   不同于对一般的New age音乐的描述--容易入耳、当代的古典音乐、平淡的流行乐,恩雅的音乐被认为是稍为有别于New age,却有些接近Pop,因为富含更多的感情因素,因此更加容易倾听。在恩雅的音乐里,歌词显得透明,而混合了多种语言的再加上了反复的合唱的声音变得比字面上表达的意思更重要,这也是今日音乐的需要。可以试想一下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在看一个这样的电视节目,它是由安装在直升飞机底部的摄像机所拍摄的,当这架飞机以高速掠过平原和山峦的时候,它飞快的变换焦距使你的视野突然开阔,使你于一瞬间发现你看到的是很广阔空间里的全景,这样的高速度感让你有心脏突然沉到了脚底的感觉,你会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入自己的心底,这种感觉再扩大很多倍就接近恩雅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了。这样的音乐,即使是不懂聆听音乐的人听到后也会心驰神往的。
  
   事实上,恩雅的音乐植根于民谣,只不过她将此理念推展得更广阔,整个自然都是她创作的泉源,因此她选择了键琴合成器来表现浩瀚无垠的大空间感,我们从她的音乐隐然可以了解,这是一种偏重于单一个人的创作,它是一种非常主观的音乐,恩雅的这种创作意志就好比过去Progressive Music的精神一样,Vangelis、Brian Eno都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开创了高度智慧的音乐结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精神的延续,才会有八十年代New Age的形成。
  
   其实,要描述恩雅的音乐很难,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所以我想你应该买上任何一张她的音乐来听听,这样应该可以让你更清楚我想说的是什么。
  

完成时间:2005.03.13 00:20:0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