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灾难片,根据俄前海军将领Alexander Pokrovsky回忆录改编,部分情节取材自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描写搁浅在海底72米深处的潜艇船员进行自我拯救的故事。该片配乐由电影音乐教父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担任。”2004年出品。
电影长达117分钟,内容交待得也很复杂,从潜艇启航前种种琐碎的人与事,到潜艇沉在海底之后,生存的水手怎样在只有一付潜水服面前作出最终的选择,情节并不拖沓。
很喜欢摄影师的镜头,一开始便从一只海鸟身上飞过落在一个正在涂着油漆的水手面前,再随着它飞向静静的海湾远处。这种镜头的运用没有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在导演的指挥下展现一种穿越时空进行回顾的沉重感。
和其它相关潜艇情节的电影不同,没有过多紧张的战斗情节,也略略带过潜艇失事沉没的经过,讲潜艇的人比潜艇本身还多,有潜艇驾驶员与鱼雷发射舱军官之间多年爱情的争夺,有舱管员因为想给女儿买对耳环而耽误了潜水服的接收,有上艇作学术研究的研究员的心情复杂,也讲述了苏联原黑海舰队的分裂,甚至艇员在等待救援时离奇的用炸弹去杀一头不产奶的母牛的故事,你会觉得,这部电影跟在潜艇里,给人拥塞的感觉一模一样,然而却又符合电影主题。
潜艇一直是个神秘的世界,而一旦遇难沉没之后,那就对人的恐惧压力更使人容易崩溃。当13个人只有12套潜水服时,剩余的氧气不足半日使用时,你会怎样选择?
导演别出心裁的用了两只动物穿插电影其间,一个是开头出现的海鸟,头上被打翻的油漆桶粘了红漆,一早预示这会是场灾难;水手带上潜艇的金鱼却能一直轻盈游在水里,给船员一直鼓舞着求生的希望。
也很喜欢电影最后的结尾部分,导演用了长达四分钟的片幅介绍唯一逃出的研究员从海里回到地面,翻越山顶去寻援,却在望见山脚小镇上夜幕降临群灯渐渐亮起时升起了结束字幕。大量的搜救工作如何展开,船员们是否能平安逃出生天,导演没有再去花费精力编排情节,在深海72米之下,这已经不重要了。
至于电影配乐么,懂的不是很多,还是藏拙,就不写了罢。
看完这部电影,也想起了2003年5月失事的海军一艘361号常规潜艇,艇上七十名海军士兵全部遇难。
2005年03月05日02:03 [补记] 本来是想找肖恩康纳利的《猎杀红色十月》的电影的,接着就翻出了丹泽尔华盛顿的《红潮风暴》,还有《猎杀U571》,接着再看到了这部《72米》,看来这个周末,是要与潜艇电影一起愉快度过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