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山中日记-1.撒野,脸和嘴唇又裂了些血口子

写作者:尕海流浪     日记本: 时光的角落

日期:2005年02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64

  2004.12.23. 天气:晴 地点:木里三区 理塘河谷
  
   (一)老尕撒野,脸和嘴唇又裂了些血口子
  
   昨夜没有睡好。
  
   在人迹罕至大山中,能有这么间土坯房过夜,算是幸事了。只是窗户是空洞的,用了块塑料布暂时堵了一下,但依旧感到冷飕飕的,老觉得空气中有尘土呛喉咙,早起,睡袋、背包上落了一层细细的土。这所独立的房子突兀在理塘河边的悬崖上,江水声和着风的凄厉声一夜没有停止。一人在这空旷的地方,多少有些孤寂的味道,仿佛被抛进一个未知的,被遗忘的黑夜世界,从此一切都停止了。电石灯的火苗忽闪忽闪地,我哆嗦在睡袋里,迷迷糊糊想:如果一个人被遗忘了,是个悲哀?还是个难得的幸运,可以静静的品尝孤独思绪流淌的感觉。
  
   理塘河发育于川藏交界的理塘稻城一带,是金沙江支流,也是横断山脉中出现六江并流这种独特地理单元的核心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使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在这一地区形成典型的“V”字型深切河谷,沿途,高山比差多在千米左右,加之岩溶发育,多见绝壁刃崖。这里,二十五度以下适宜耕种的坡地极少。很多地段公路是在岸壁上刻出的,说来我也是二十余年的野外流浪者了,一路上,感到心却一直悬着的。
  
   昨天百余里的路,越野车难以置信的走了九个小时,刘总説好在西岸沙湾等,居然没看见他,车就过去了,好在他发现了我们,骑马赶来,没想到,竟是斯斯文文的文化人,我这个从MP3武装到GPS、从登山靴武装到藏式毡帽的文化人倒像是个野人了。
  
   早起,刘总找的小向导呷木牵了两匹马已在等我,便匆匆忙忙吃了一盒清水白菜汤泡饭,沿着小道朔流向元宝山矿点而去。河边山地多生长低矮次生灌木林,虽长防封山禁伐几年,但植被再生情况并不明显,失去植物保护的地方,多处出现滑坡;右岸自然植被群落保持得比较完整,底处茂盛的杂树林,稍高处的冷杉林一直延伸到了山顶。这与左岸通路,人类活动频繁有直接关系了。
  
   沿途背阴处,多结有冰凌。我骑的“阿黄”应该是匹较高大的云南矮种马,颇通人性,遇冰滩处,不用你管它,它会或绕行或跳跃,实在通不过,则会用前蹄轻试冰面硬度,然后再过去。小向导呷木是位十七岁不多言的汉苗混血小后生,他腼腆地告诉我:这儿苗族很少,像他们这样的家庭组合很多,在当地称为“杂裔族”(音)。已定亲苗族媳妇,只花了几百元礼金;而当地娶一个彝族阿妹,就要花费近万元了。在生存环境大致相同的地方,差距为何如此之大,除民族习俗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这倒是需要了解的课题。
  
   这儿是康巴藏族传统生息区域,间居有汉、彝、羌、苗等民族,目前仍以传统农牧、林为生存手段,映象中,大前天过盐源后,就再没见到像样工业的影子。在县里听杨场长说:木里是典型的木头财政县,禁伐后,收入从几千万急降到三百来万,现在只有吃财政补贴了。这几天来,和以前在青藏流浪的感觉差不多,都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也难怪她的行政首府西昌有阳光之城的美誉。此时在阳光下扬鞭而行,似乎自己凭多了一些野性,心情也欢畅起来,不像在成都时那么阴霾。只是南北走向的大山遮盖,使人能真正沐浴在阳光下的时间很短。至午时分,到达三区,才在阳光直射下,觉得冻得僵硬的身躯有了些活泛,但暴露的脸和嘴唇晒得火辣辣的疼,又裂了些血口子。
  
   河对岸的崖壁上,是人工凿开的一条小路,牧人正把一群山羊往高出驱赶,看着这些性灵在峭壁的边缘怡然自得吃草、蹦跳,想想胆战心惊的我,真是惭愧!呷木说:路是新挖的,三年前山崩,把这一河段阻塞了,路没了。细看,确有高原堰塞湖的痕迹,过跌水瀑布后,水面抬升了许多,也平缓了很多。
  
  (欠自己的文字债太多,抽空得整理整理了)
  

完成时间:2005.02.27 01:57:5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