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我心目中,她既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故乡,是游子梦魂萦绕、辗转反侧的地方,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故乡,有我熟悉的乡音,有我醇厚的乡情,更有我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人们,历尽艰辛,饱经沧桑,耕耘着未来和希望。
对于许许多多中国历代学者文人来说,故乡更被赋予“家国”的涵义。“故乡”别称“桑梓”、“故园”、“枌榆”、“梓里”、“故里”、“乡关”等。“故乡”从来就和学者文人结下难舍难离的不解之缘。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江淹《别赋》中:“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柳宗元《闻黄鹂》中:“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少游子和文人对故乡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和感怀。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沉淀下来的思想哲学、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和民风民俗等文化精髓。故乡是深厚、广博、凝重的,同时故乡也是淳朴、亲切、温润的,她饱含了人们真挚的情感和眷恋,寄托了人们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管贫困与落后……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
我的故乡是一个温暖、亲切、朴素的心灵家园。
在河南省桐柏山区的一个小镇,小河边留有脚步,池塘边有笑声,小树林里午梦,赶猪下渠,收割麦忙,月夜赶剧,东走张家村,西行李家湾,耳闻蛙呜牛羊,远远的一声——喝。。。汤。。。了。。。爹。叫喊依然在耳边回响。就是长梦的故乡,23载长春,家乡的乡音时常在春城街头听到,梦中常回家看望。
虽然久了,淡了可他每逢佳节都会捡拾起内心难以消磨的零碎思念,就是这时故乡才是我的痛,才是我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