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遗忘的吉他
——我的一丝音乐情结
时常感叹岁月的无情,因他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了我的一种痴迷。那是一把很老的吉他,如今放在那里象个孤独的失去童真的孩子。偶尔在生活的某个闲暇,蓄意地抚弄一下琴弦,只是再也找不到曾经为之疯狂而难以自已的那种热烈或是感伤。
是生活的匆匆步履扰乱了青春律动的旋律还是漫天尘嚣潜移默化的渗透与侵染,我不得其解。冥冥中的一种情怀,常常于寂静的夜晚听到飘逸而来的一个清晰的声音的时候开始了。那声音象水象月光一样渐次向我的心头袭来,或柔美舒缓,或清脆欲滴,或亢奋激昂......容不得你掺进一丝杂质,那怕是一个小小的非份之想
音乐对灵魂的净化或感染大凡是发生在过程之中的,你没有觉知它的存在的时候。
记得从小就喜欢唱歌,那个时候的歌现在大多成了经典了。那些发自民间最为真实的声音传唱于大江南北的情景是值得怀念的。直至在读书期间的一次歌咏大赛中我毛遂自荐地充当了大合唱指挥角色时,才发现那种纯粹的歌以言志的时代逐渐被直抒性灵的抒情歌曲所占领。我就在淹没其中而顾影自怜,于是吉他出现在我的业余生活的最前端。
接着出现的便是一群港台歌星的名字:童安格、姜育恒、齐秦、费翔、张学友......
如今,在街头不绝于耳的声乐中,每每听上一曲曾经感动过,给过我力量的老歌或是一首心爱的曲子,还是那么地入神,以至可以忘记手头的杂务,静静地怔上一阵。
尽管从专业的角度看我是音乐的门外汉,但它却没有阻止我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自认为贵族化的交响乐,在没有心境神会的配合下是听不出味道的,所以选择雅俗共赏的轻音乐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有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尼古拉.安捷罗斯的吉他,有贝多芬的钢琴小品之类是百听不厌的。当然还有流传很久的中国民乐。印象深的便是一曲《水边的阿迪尼娜》,闭上眼的时候就会有阿迪尼娜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身影在静静流淌的水边出现。那意境是在纷纭生活之中怎么也寻觅不到的。
歌声在绵延继续,我的残存的音乐情怀依在。在终日匆忙行进的途中,它还会象曾经年少时那样的撞击我的心扉,摇动我浮想连篇的神经。我宁愿受它的指使,沉浸在一己的享受中,伴随着我的孤独和创造。我想这决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那不曾遗忘的老吉他,在抚今追昔的喃喃自语中,记录着我的声音。在被日渐淡化与远离的苦痛和欢笑中,它最懂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