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早有耳闻,从小就把那当作为之奋斗的圣土般崇拜,希望有一天能在那儿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我的上海之行,让我收获最大的却是这个大都市的另一个背影。
亲戚家住22楼,我喜欢从那看上海的夜景,霓虹闪烁,这个不夜之城犹如裹在夜幕里的珍珠,光彩夺目。然而早晨醒来才发现我把上海看漏了。居高临下,一簇簇黑乎乎的水泥平房趴在地面上,房门又矮又小,仅有的两扇脏兮兮的木窗有的已经只剩一扇。简直想失过火的危房。我真怀疑那里怎么能住人。
走在马路上,沿路的店铺很多,可每一间都想一户人家的厨房那么大。又窄又矮又闷,坐着几个人就显得拥挤。
上海的公车恐怕算是一大特色了。整个车里就黑压压一片,“摩肩接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就是“零距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我背上那个大背包惹来了多少愤怒的目光。不过上海人每天乘这样的车上下班,真够毅力了!
后来到了南京路和外滩一线,我终于看到了我梦想中的上海,但对一路的见闻却还心有余悸。
这就是我重新认识的上海。这里的确是一个大都市,和其他繁华的地区一样——富人的天堂,穷人的牢房。越是与现代化接轨的地方,贫与富的界限就越清晰,人们对幻想与现实的认识也会更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