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无题

写作者:叶子落了     日记本: 叶子落了

日期:2005年01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3

   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信息系统研究
  关键词:农业资源 信息网络 农业信息化
  摘要: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各类信息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在农业生产和各类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信息化的现状,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农业信息化任重道远
  。农业部提出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以来,用了5年时间初步建起了农业信息平台,有二百多个农业批发市场依托这一平台进行信息沟通与共享。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部分落后地区更是空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战略有待进一步研究落实,农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加快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我国农村通信普及还不完全、整体信息网络还未建成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通信运营企业不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关键技术的提供者,更可以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信息的开发、采集、整合以及系统化的过程。首先要加大对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建立信息采集渠道。然后根据市场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调整布设信息采集监测点,开发统一信息采集软件,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再通过完善涉农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资源交流系统。 在信息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中,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的建立也应同步进行,从而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对此,农业部提出,要建立完善预警系统,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完善市场监管系统,加快开发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继续完善“一站通”功能和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发布系统。
   抓好应用试点,发挥示范效用
  
   在实现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勇于开拓创新的“火车头”起先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推广。在信息服务方面,山东莱州市“金城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该镇把农业信息服务站与农技综合服务站、果业协会合并在一起,一个机构、三个牌子,把协会会员作为服务对象,开展产前的项目咨询,产后的网上促销、网外统一联合促销等服务,把信息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运用到该镇支柱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中,提高了社会化服务层次,推动了该镇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面向“精准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
  农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这一基于信息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并且在技术革新、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市场优势。在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就开始了“精准农业”的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已经渗透到兵团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兵团农业新技术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人才。特别在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少,这使农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急需大量人才来完成。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我国入世后,农业信息化面临着新的机会和挑战,与时俱进重视农业信息体系和技术升级
   (一)突破重点,用监测预警系统促进部级信息体系建设
   入世后,由于国外农产品输入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愈显突出。当务之急是建设完、善功能齐全、反应灵敏的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有效、准确的农产品监测预警信息,以期达到引导生产、调整结构,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保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的,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整个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基础的基础,是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到所需信息资源。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应由承担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的专门机构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应结合美国农业部的“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和农业部软科学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机制,确定预测分析专业人员工作的流程,建立以首席信息主管责任协调的各分析、媒体部门的工作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知识互补、服务互动。加紧建设覆盖全国的、追随全球市场经济变动规律去运作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信息员队伍,疏通各涉农信息采集渠道,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成为一个掌握全球农业市场和我国农村丰富信息的指挥部,才能把握农村发展态势,分析现状预测未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农村发展政策和战略。
   (二)增加国家引导性投入,打造信息化支撑舞台
  
   加入WTO后,我们可以使用“绿箱”政策补贴农业,而信息体系建设正是属于其中的技术和服务范畴,国家应当把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引导性投入列入转移支付范畴。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十五行动计划”,延伸网络应用的项目,将信息化高技术的武装从上至下扩散,打造农业信息化支撑舞台。]
  采取什么形式能直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使他们接受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浙江衢州市“农技110”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农业技术等信息咨询服务,用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首先抓好信息服务组织的延伸。从县农业局、推广站和经管站抽调了专门人员组织了信息站,而且将信息服务站建设延伸到了乡镇、农村能人大户。让他们上网发布信息,并承担村级信息站的服务业务。由于农民欢迎,政府取到了共识,农业、科技部门甚至电信部门都提供引导性投资。实践证明了 “延伸网络”的计划是正确的,今后有条件的地方完全采取这种方式建设信息服务。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不足、在信息网络技术上缺乏系统开发的知识等。应该注意
   更应注意的是,许多材料关于国外农业部门不参与微观信息服务的报道是不准确的。事实上,随着电子政府的实施和政府的透明和公开化,各国政府都看到,要想保证贸易竞争力,必须用国内国际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经营,都普遍加大了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服务力度。欧盟中原先没有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的几个国家,由于欧盟有共同进行贸易监督的机制,各国农业部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贸易碰头会,参与国都不得不加强了政府的信息收集和发布。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未完成计划经济转轨的国家,由于农民组织尚未建立、国家又缺乏资金,市场信息服务的模式问题较模糊。现阶段,我国可以鼓励民间组织提供服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民间组织要承担全国性、统一的农产品流通本身难度就很大,至少鲜活农产品是跨地区的,在市场信息采集和服务的效果方面,不一定能做到日本和台湾那样,有些工作必须是国家来规划落实。
  (三)关注入世挑战,加强能力建设
  
   为适应农产品贸易的变化和世贸规则,我国承诺了允许外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组织进入中国。一方面,这些信息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信息服务的效果,尤其是使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的信息可以更加对称;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结构带来影响,由于我国的信息立法薄弱,专业化的农业信息组织不发达,农民对信息过滤的能力较低等原因,不同来源的国内外信息增多,会使农民占有的信息越多,选择难度加大。例如,一条美国大豆面积减少的消息,就使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交易涨停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从几个方面来应对入世的挑战:
   1、从坚持开放的原则出发,提高信息化政策管理水平。农业行政部门要定位好角色,从项目管理向政策协调和服务方面转变职能,尽快创造出有利于“绿箱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
   2、夯实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加强对农业部信息中心和敏感性农产品主产省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直接支持,使它们成为具有实力、活力、凝聚力的龙头和信息服务窗口。
   3、电子政务是应对上述挑战很好的技术支持环境。农业行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提高网络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来突出国家的信息体系的权威地位。
  4、农业信息中心要加强公益性服务意识,自强、自律,按照政府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技术先进、信息丰富、质量良好的农业电子政务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门户网站,提高信誉竞争力。作者:农业部信息中心 李伟克  
  来源:农村经济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信息网 
  

完成时间:2005.01.05 17:16:4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