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承受生命之痛(转载)

写作者:铁马     日记本: 心路历程

日期:2004年12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5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高尔基说,“我们都很不幸,但最不幸的是用不幸来伪装自己的人”。
   歌德小说中的维特即是最不幸的人,他生活在政权更替的时代,
  与周围现实不断冲突,事业失意了,他又受到斩不断理还乱的无希望的爱情的折磨,最终难以忍受痛苦走向了天堂。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知识时代的我们面临的各种烦恼,承受的各种压力是多之又多的,正如人们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一样,一些烦恼是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关键是正视与如何化解烦恼。
   顾随《苦水诗话》中认为人的烦恼苦痛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不
  去痛苦,不思烦恼,不断烦恼而入菩提。烦恼是人的境界,菩提是佛的境界。第二等人借外来事物减少或免除烦恼。第三等人终日生活在苦痛烦恼中,整个被这洪流所淹没。我想鲁迅该是第一等人,他一生反抗绝望,烦恼在他的身上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力量。徐志摩该是第二等人,逃到爱情中,逃到天空中,谁知道他微笑后面的悲苦呢。朱湘该是第三等人,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烦恼痛苦中投入滔滔的水流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因为看埃及地图被父亲打了两个耳光,
  他父亲说:“别妄想了,我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远的地方。”20年之后,男孩长大了,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埃及。历尽艰辛终于实现了夙愿,他在金字塔下写了张明信片给父亲,上面只有一行字:生命是不能被保证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陷入困境中的我们同样不能为自己画地为牢,在人生的征途中,虽然我们一时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困境失意只是剥夺了我们一时的得意,而我们可以以另一种精神状态积极生活下去。
   一则故事中:农夫回答大臣说,“我没有一天不快乐”,“我曾
  因为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这是一种转视法,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有时候同一情况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为积极情绪。
   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自杀,但他最终把破灭的
  感情当作素材,从爱情焚毁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升华法,真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困境和挫折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就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利的方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古之文王、仲尼、司马迁等等之所以为后人传颂,就在于他们在灾难和心理困境中升华拯救自己塑造了强者的形象。在我们遇到挫折时,一味的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人生的问题不在于把很多问题都看得很开,而在于把那些难看开
  的问题也都看开了。那就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给自己一个理由,以这个理由作为支撑,承受住生命中所有的痛吧。
  《河北日报》王晓爽 (2004-12-17 09:25:22)
  
  
  

完成时间:2004.12.20 14:40:2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