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小规模养殖引发的生物垃圾处理问题急待加强管。
报载,《一座养猪场糟践了一条河》(大河报11月16 日14版),隐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流行性疾病有抬头倾向,尤其在乡村传播更快.如结核病,在乡村的发病率就远远高于城镇.笔者认为:乡村恶劣的卫生环境是引发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乡村卫生环境极度恶化,现状触目惊心,除了工业发展带来的化学污染,乡村发展小规模养殖引发的生物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卫生环境发展的最大障碍,加强对农村小规模养殖的生物垃圾处理刻不容缓。
为了既不离开家又能提高收入,几乎所有的 乡村都把家庭小规模养殖作为首选的致富之路,政府也鼓励这种做法。然而,近年来,这种做法所带来的 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突出的表现就在垃圾的出来问题上。
过去,农村养殖多为散户,猪多不超过3头,鸡多超不过10只,加上种地多靠农家肥,村民对粪肥获之若宝,农颜曰:能存陈粮不存陈粪,略有粪肥就运到了地里。如今,种地多施以化肥,农家肥劳力而不见功,难见短期效益,村民多弃之,特别是发展养殖后家境稍富,更看不见粪肥之利,又不愿耗资处理。养殖户在养殖区多以水泥硬化地面,禽畜排泄物无法渗泻,皆任自流于街边的排水沟中,经年堆存,导致许多村庄都泡在了粪水中,行人掩鼻而过,邻居经年不能开窗,地下水源被污染,种种疫病借机而生。
目前,城镇文明卫生建设飞速发展,乡村文明卫生问题却被忽视。乡村成了卫生死角。人们提及环保,就是白色污染,化学污染,却忽视了生物粪便污染,司空见惯,反而不怪。60年代,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等疫病,我们做了许多努力,才取得胜利,我们应该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我们承认农村小规模养殖为乡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达到提高了农民收入,但若不能加强管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将会把这种成绩消解掉。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生物污染不同于化学污染,对有些化学污染我们也许无能为力,但对这种生物粪便污染,只要我们加强管理,就能变废为宝。建议:
一、成立乡村级环卫组织,妥善处理乡村各种垃圾。
二、乡村卫生管理政策化,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宣传,把卫生管理作为硬性指标纳入村民公约。
三、建立家养禽畜登记制度,禽畜养殖大规模化,限制小规模家庭养殖的发展,科学规范养殖用地,完善配套设施,必要时,可适当收取费用,专人负责,保证粪肥及时还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