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讲课,讲唐代诗人、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蝉》,心理有些想法,所以写了下来。虞世南在《蝉》中写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藉助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一个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功成名就。这里“外在的凭藉”大概指的是某些有权势有地位的人的帮助。曹丕也说:“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也是靠个人的人格力量。
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却说:“好风凭藉力,送我上青云”。这种处世哲学与虞世南和曹丕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认同薛宝钗的理论,凭借某种外在的凭藉,致使“声自远”。
大家都知道,薛宝钗与林黛玉,同样是才貌俱佳的绝世女子,甚至我们可以说黛玉更有才——“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可以为证,但二者的命运就不同,至少我们可以说在贾府里,宝钗更有地位。这是为什么,因为黛玉在生活中,不愿意委曲求全,而是表里如一地生活着,敢爱敢恨,从不会讨好于某些人。宝钗不同,她是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贤淑女子,她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能迎合长辈的心思,当王夫人冤枉了丫环金钏,而导致金钏含冤九泉,对此,王夫人也是心有歉意的,但宝钗却轻轻地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此,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瞧瞧,多会安慰王夫人,多狠的心肠。她除了会迎合长辈的心思之外,还善于施小恩舍小惠于下人,从而博得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连黛玉的贴身丫环都觉得自家小姐不如宝钗体贴。
在宝钗看来,一个优秀的人要善于凭借外在的力量,依靠合力才能使自己成功。宝钗正是由于善于迎合他人心思,善于凭借外力,而获得封建家族成员的一致好评,平步青云,成为贾府的真正女主人——贾宝玉的夫人。林黛玉则纵然才学“独占花魁”,容貌“国色天香”,却没能有效地依靠“外力”致使“香消玉殒”。唉,生命都化为了一坯黄土,还谈什么“上青云”,还说什么功成名就。试想,如果林黛玉稍懂一点“人情世故”,也不至于落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的悲凉境遇。
其实,古今中外,凭借外力而成就大业者还大有人在。
古有终南捷径一说。
再者,清朝末年,素有中兴第一忠臣之称的曾国藩,一个其貌不扬的湘乡人,后来竟成为一个连朝廷都不得不依靠的人,他是如何成就他的事业的呢?他是如何成为重权在握的人呢?这还得从他早年说起,他早年投奔到穆彰阿 的门下,凭借着这股力而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
在外国也一样不乏“凭藉外力”而成就事业的人。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当年第一次竞选总理之时,难道不是凭借了其父尼赫鲁的余威吗?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也是凭借了叶利 钦 的协助,在叶利钦的任期内干过一段时间的代总统,其间他表现出了较强的经世之才,而取信于民,从而奠定了他牢固的统治基础。
其实说到底,虞世南的“秋风”,也就可以理解为相中千里马的“伯乐”,可以理解为是“终南捷径”,可以理解为 卡耐基 的人际关系学。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社会的 分工益加精细 ,很多工作都要求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我认为还要提借互藉“秋风”。
不过,如果本身才疏学浅,又“懒学不练”,就是借了外力而侥幸有一点作为,那也无异于空中楼阁,坍蹋之日绝对不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