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班会,又带领学生学习了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除了仁,礼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概念。
古代所谓礼,主要指尊卑、贵贱、亲蔬、长幼、上下的等级区别。依礼而行,主要就是恪守等级秩序。此外,礼还包含必须遵守人类社会中共同规范的意义。比如说,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人与人相处,礼让为先,在社会生活,不违反公共秩序,依一定的程序办事等等。由于我国古代极重视礼,礼数又多,故中国被为礼仪之邦。需要指出的是,礼的基本精神是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也就是说,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则敬人。礼是人们的行为方式,这一方式反映的内在精神是恭敬。今天汉语里凡与礼结合的词语,也都有恭敬的意义。如礼貌,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礼聘,指用恭敬的方式聘请;礼物,指表示恭敬而赠送的物品;礼遇,指受到恭敬的待遇;礼让,指有礼貌的谦让;礼仪,指庄敬的仪式,如此等等。失去了恭敬的精神,礼就变成了空洞无物的形式。
传统道德中的礼自然有其糟粕的一面,因为它凸出了社会的等级区别。今天社会与古代社会不同,我们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区分。但礼所包含的恭敬这一基本精神,则是积极的需要我们加以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