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苏的目的:用人工的方法,使患者迅速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先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实施复苏术,判断法为:
意识丧失:边摇晃病人边呼叫(如:同志,你怎么啦?醒醒啊!)掐人中,合谷穴,病人均无反应。
呼吸停止:面部、耳部对着病人的鼻腔、口腔、感觉无气流溢出和气流声音,视胸廓无起伏现象。
心跳停止:触摸颈动脉(位于颈中线环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搏动消失。
瞳孔散大:观察瞳孔,直径大于6毫米,提示心跳停止已超过45--60秒钟
如心跳停止在极短时间内,即以拳猛击胸骨下段,举拳高于胸壁20--30厘米,连击2--3次后,触摸颈动脉,如无搏动
紧急呼救,请求帮助。先全力吹气2口
病人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打开上衣
取下活动的假牙,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使头尽量后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一手举起下颌使病人的口张开
另一手捏闭病人的鼻孔(捏鼻翼下端)
术者深吸气,将口紧贴并包住病人的口吹气
吹气快而深,直到病人胸部上举时
术者口离开,手松开鼻
转头视病人胸部,观察病人胸廓有无向下塌陷,有无气流溢出
术者再深吸气,进行下次吹气
吹气2口,在10--12秒钟内完成
胸外按压:以一手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肋弓向上滑移,在两侧助肋交界处,寻找胸骨下切迹,即为定位点,然后将中指和食指横放于胸骨下切迹的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即为按压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
以一手的根部,放于按压部位
另一手根部重叠于下一手背上,两手指交叉翘起,使手指离开胸壁
术者的双臂与患者胸骨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明显地压下4--5cm(成人)
然后迅速除去压力,使胸骨复原
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
放松时间是按压时间的2倍
平稳、有节律、不间断地按压15次
在9--15秒钟内完成
同上法再做两次
按压的幅度:成人4--5cm ,5--13岁3cm,婴幼儿2cm
一人复苏时,每胸外心脏按压15次,连续吹气2口,即15:2
两人复苏时,一人胸外按压,频率为60--100次/分,另一人口对口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须在按压的间歇时间内完成,一般每按压5次,吹气1口,即5:1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能扪到颈、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扩大的瞳孔缩小,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心电图可见波形改善
按压的方法或部位不正确,不但使抢救失败,还可发生骨折、气胸、内脏损伤、胃内容物反流等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和人工呼吸器法。现场抢救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牙关紧闭者可对鼻吹气,抢救溺水者选用俯卧压背法。在医院中抢救,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加压呼吸
复苏成功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他人继续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