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特点、

写作者:爱娟     日记本: 傻傻丫头记

日期:2004年10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617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特点、创新及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包括仪式部分和主体表演部分)已成为人类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开幕式表演的成功不仅是“运动会成功的一半”,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课题自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立项之后,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创编实践、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运动会开幕式传统的主体表演形式,中国团体操在长期的发展、在世界团体操花坛中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独特风采,为我国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创新提供理论经验。
  
  关键词: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团体操、广场体育艺术、创新。
  
  
  
  1 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包括仪式部分和主体表演部分)已成为一种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尤其是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一系列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实力和文化、体育、艺术水平,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的成功不仅是“运动会成功的一半”,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为此,深入研究、促进这种广场体育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尤其是90年代以后,我国运动会开幕式的主体表演,即传统的以体育为主体、文体结合的团体操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所代替,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是否应与其他大型盛会的广场表演有所不同?其文化特色是什么?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设计应朝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创新?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体育艺术瑰宝——团体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且可以为我国今后举办更多大型运动会,特别是申奥成功,创作设计出更有创意、更富体育特色的开幕式表演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创编实践、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成员在研究期间共完成13项阶段性成果和1个终结论文。阶段性成果包括:完成4篇论文、5部教材、4个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创编设计。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得出本研究的终结论文结果:
  
  3.1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对社会的影响
  
   ①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最初和最基本的作用是为运动会营造一种热烈的气氛,表达东道主对来自各国(各地)体育健儿们的欢迎之情及对运动会成功的美好祝愿。因此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对增进人类的和平、友好,激励人们公平竞争,奋发进取有着积极的鼓舞作用。
  
   ②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管理实力和民族文化、体育、艺术、科技水平的集中反映。因此各国在创编、组织、训练开幕式表演,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中都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以求对国家各方面辉煌的充分展示。这无形中也促进了各个国家、各地区在上述多方面水平的提高。同时一台出色地反映国家实力水平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又会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大大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从而对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③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不仅可以使表演者树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还可以通过训练和表演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体质,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对观众来说,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因此可以说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及其训练有助于人类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
  
   ④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是一种广场体育艺术,是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文体水平、风俗习惯不同,从而蕴育了五彩缤纷、风格各异的开幕式表演。而各国通过运动会对本国、本民族、本地区这种体育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示,不仅令世人一饱眼福,也使各国广场体育艺术的设计者们得到振撼和启迪,从而促进了本国这方面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可见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体育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特点
  
  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分两大部分,过去仪式部分一直是遵照国际运动会的惯例,而主体表演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团体操的形式。近年许多大型运动会用大型文体表演取而代之。那么我国运动会传统的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究竟有何特点或者说是存在的独到之处?是否可以被文体表演完全取代呢?经理论与实践研究,本课题组认为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应与其他庆典表演有所不同,才能体现出运动盛会的特色。团体操实际上是由几十人、几百人以至成千上万人,在大的场或馆中,通过以体操为主体的各式各样的体育、文艺形式,包括各种动作、队形变化、图案造型,配以音乐、道具、服装以至背景、场景、灯光及其他舞美效果所构成的一种体育艺术性的表演项目,堪称广场体育艺术。从以上概念中可见,团体操本身已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成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与文艺表演不同的是,团体操以体育形式为主,其他文艺形式或为局部点缀,或陪衬装饰,或是画龙点晴,或将其体育化的再现。同时团体操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广场为设计舞台,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形成了适合于广场表演的队形动作、图案造型、背景等特殊的表演语汇和表现手法,有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理论体系,形成了有别于舞台文艺表演的独特风格。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可以令观众观赏到与舞台文艺表演侧重点不同的人体健、力、美、技的团队表演,从舞台上难以展现的浩瀚场面中感受到人类的力量和智慧,通过欣赏经艺术加工的体育表演得到与常见的各种文艺形式不同的艺术享受。因此,发展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而非仅仅用文体表演取而代之,既是珍视、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财富,也是保持运动盛会特色,促进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不断发展提高的一项决策思想。
  
  团体操不仅有与大型文艺表演不同的独特魅力,而且中国团体操在群芳吐艳的世界团体操花坛中还有其独特的风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说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团体操以宏大的规模、高超的体操水平震惊于世;美欧诸国的广场表演以先进的科技水平,活泼奔放、不拘一格的形式令人喝采;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团体操以精湛细腻、富于戏剧性的表演风格引人入胜,那么中国团体操则以严谨的构思、宏伟的气势、具有丰富象征性的表演内涵和优美考究的图案队形独树一帜,为世人所倾倒。中国团体操民族特色的形成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及心理、传统、习惯等发展与特点分不开的。我国地广人盛,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使中国团体操形成了场面壮观、气势宏大、图案优美,形式丰富,整齐有序,技巧高超的外观;而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审美心理、思维方式等又使中国团体操具有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构思严谨,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的内相。
  
  中国团体操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又对振奋民族精神,丰富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的它的特点,促进它的发展,对我国、对世界的文明进步都将是有益的。
  
  3.3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创新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形成了较稳定的程式和独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对所欣赏的文化艺术、体育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包括仪式和团体操)如果没有创新就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我国曾拥有的极富民族特色和体育个性的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就会逐步枯萎凋谢。所以我们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探索大型运动会表演的改革创新之路。
  
  我课题组充分利用2001年承担第9届全运会开幕式仪式创编设计、第8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团体操创编设计、第7届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仪式创编设计任务的机会,对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仪式和团体操表演进行了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本课题负责人担任4个运动会开幕仪式和大田赛团体操的总编导, 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别参加了一些创编设计工作,完成创编设计的还有课题组外人员)。
  
  3.3.1 对全运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改革创新
  
  要使运动会仪式这样一个有严格固定程序规定的表演有所创新是十分艰巨的。然而九运会仪式设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在战略上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在对国内外许多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做了反复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即:在保持应有的仪式内容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单调沉长的运动员入场方式,并充分调动多种舞美手段,增加入场仪式的艺术性。具体的几个创新点是:
  
   ① 对传统的运动员入场形式进行改革,一部分运动员被彩旗队鲜花队引导,由背景台处同时径直走入场中,另一部分领队、教练、运动员代表以各代表团为单位,各乘一条帆船,在国旗车的引导下,依次驶过主席台……,将运动员入场时间缩短3/5,使开幕式更加精练。
  
   ② 把传统仪式中一些很有意义的内容用另一种方式加以扩大和强化,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如:将人举国旗步入会场改为巨型国旗车驶入会场。
  
   ③ 新设计中的一些创意加深了仪式的思想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更耐人回味。如:安排9名为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站在巨型国旗车上,率先通过主席台接受祖国的检阅。
  
  ④ 对人、物、景、声、光的充分运用和全方位设计,使仪式的场面更壮观、气氛更热烈。如:设制了飞艇与高速列车相结合的巨型国旗车和带有五彩缤纷大帆的45条帆船电瓶车,用一组巨帆和大型彩色灯光喷泉做背景,用彩色汽球队做场景等。
  
  2001年11月11日,九运会开幕式的仪式表演成功地实现了设计者们改革创新的意图,与以往国内外运动会传统的仪式相比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和飞跃,给人们留下了新颖独特的深刻印象和启发。现将收集到的传媒评论简要归纳如下:
  
  敢为人先 “九运会开幕式亮点不少,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运动员入场,由列成方阵开步走,改成汽车轮子驱动着‘帆船’行进,一时‘百舸争流’,把入场时间节省了一半以上。运动员入场仅用了19分钟,整个开幕式42分钟。
  
  到底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的胆子就是大。古希腊的奥运会开幕式谁也没见过,听说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和整套仪式,但从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百余年来的运动会都是‘走’入场内的,成了固定的模式和传统。世世代代的外国人、中国人接受了,沿袭着。虽然近几十年人们对运动会开幕式的拖沓多有微辞,但却停留在一种‘感觉’上。敢为人先的广东人用实际的变动证明,谁说‘祖宗成法’不可擅动?
  
  我看到的最好的开幕式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几个人中,大都认为开幕式很好。最受人赞赏的是各省代表团出场式,45个代表团以45个船形的概念车从出口扬帆而出,形式非常新颖。”
  
  九运会开幕式有四大突破 “……第二个突破是创新意识,应当说九运会开幕式上,对冗长乏味但又必须保留的代表团入场仪式,作了彻底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既是历届全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创举,也是所有大型运动会的一个创举。而各代表团代表乘搭由环保电瓶车改装成的帆船车,以乘风破浪之势,鱼贯而入,既保留了必要的入场仪式,又体现了广东特色,还有科技环保的含量,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我课题组在九运会开幕式彩排期间和开幕式后还向各行各业的观众和来自全国各代表团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共发收问卷916份。填表人职业:各代表团(领队、教练、运动员)219人,机关公务员91人,公司职员94人,学生125人,教师85人,工人15人,部队官兵145人,其他(文艺界人士、新闻界等)142人。回答问题:认为九运会开幕式入场仪式部分的设计新颖者为839人,占92%;认为这种新设计起到了烘托气氛、美化场的效果者为832人,占91%;与传统的入场形式相比更喜欢九运会新的入场形式者787人,占86%。
  
  调查结果表明广大观众对九运会开幕式仪式的改革创新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
  
  总之,九运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改革创新在21世纪之初,在中国,在我国申奥成功的形势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终于获得了成功。它不仅使九运会开幕仪式更加精练新颖,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整个运动会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国内外大型运动会仪式改革的先河,为未来国内外大型运动会仪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3.2 对我国单项运动会、省级以下运动会开幕仪式的改革创新
  
  在我国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全国性的单项运动会和不少省级以下运动会。这些运动会的规模也较大,但经费都无法与全运全、亚运会、奥运会相比。因而操办这些运动会的开幕式往往令组办单位颇费心思。一方面想借承办这些运动会开幕式之机充分展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方面的实力与水平,因而要想尽办法把开幕式搞得隆重热烈,但另一方面又为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而苦恼。因此开辟一条新路,使这类运动会的开幕式既搞得热烈精彩,有一定规模,又省时、省力、省线,成为运动会开幕式改革创新研究中的又一个切入点。
  
  本课题组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借先后承担2001年广东省第七届中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之机进行了运动会开幕式的又一种改革尝试。即在一些运动会组办单位不打算搞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又想把开幕式搞得比较有气氛的情况下,将入场仪式与一定的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仪式的艺术表演性,省去专门的文体表演。具体做法是:把入场式各代表队随彩旗鲜花队绕场行进的传统做法改为各代表队自成一路纵队集结在主席台对面的跑道处,由站在前面的彩旗队率先入场,做暂短的队形变化表演后,将全部代表队、裁判队伍、鲜花队同时带入场内。由于旗队不做复杂的动作,仅为持旗变队走,因此比既创编动作又设计队形的专门性文体表演简单得多,而且在大广场表演往往恰是队形变化才呈现出大的表演效果。色彩斑澜的大线条流动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虽然没有多少动作的变化,但却不失壮观的场面和热烈的气氛。且这种旗队的队形变化提供的是一种入场形式,各运动会的主办单位可以根据运动会的性质、地区特点、民族风情等改换不同的道具,以求出新。例如:仍做队形变化只是把旗队改为鼓队、圈队、汽球队……。当队形变化结束,把全体运动员、裁判员一起引入场内后,就不再做其他表演而进行仪式的各项程序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开幕式的总时间。第七届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广州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的总时间均仅用20分钟左右。时间缩短,没有传统的文体表演会不会太冷清呢?人们能否认可以这种方式搞开幕式呢?我们就此做了问卷调查。
  
  在表演现场共发收调查问卷313份,其中填表人职业:教练员24人,运动员34人,裁判员42人,领队46人,干部65人,其他102人。回答问题:认为这次开幕式仪式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新颖者为266人,占85%;认为这种设计起到了烘托气氛、美化场面的效果者为269人,占86%;与传统入场形式比较,更喜欢改革后者为226人,占72%。
  
  由此可见上述改革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而这种改革使训练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节省则更受组办单位欢迎。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开幕仪式的训练时间仅10次(3次学会)。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则仅用2次训练而成。训练时间少,表演内容简炼带来经费上的节省就不言而喻了。主办单位也无需再为缺乏编导力量而发愁。
  
   上述改革方式可供除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以外的各种运动会开幕式参考。
  
  3.3.3 对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改革创新
  
  团体操是一项以体操为主体、文体结合的集体表演项目。它适合于大场面表演,能够为运动会开幕式增光添彩,尤其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上,主办单位仍然需要用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的团体操来显示本国、本地区各方面的辉煌,因此运动会团体操表演如何创新发展仍然是开幕式改革创新研究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题组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借2001年承担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团体操创编设计任务之机,对新时期我国运动会团体操如何创新进行了实践研究。
  
  我们首先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设计在锦标赛正式开幕的前一天晚上,在体育馆内举行,并为开幕式创编设计了大型室内团体操《为明天干杯》。实践证明我们对团体操创编的改革创新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领队、教练、运动员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开幕式后观众强烈要求增演一场,赛后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马中华秘书长给华南师大发来传真说:“大田协上上下下的同志都异口同声的评价这次运动会是前所未有的。开得非常圆满,不仅规模超过历届,各项工作细致周到,有许多特点:开幕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主席王悦汉先生评价:“本届大田赛非常成功,是具有特色的一届大田赛。……有创意的开幕式,为今后举办大型高校体育运动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田赛组委会秘书长在大田赛总结会上指出:“作为我国在21世纪举行的首届大学生田径盛会呈现出较鲜明的4个特点,……”其中1点是“成功举办了一场富有创意的开幕式晚会。本届大田赛一改以往开幕式的风格,精心制作了一台别开生面的开幕式晚会。这台晚会以‘更快、更高、更强’为主题,将体育与艺术完美融为一体,在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中反映出奋发向上的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展示了人类的理想与追求、情感与精神完美结合,赢得在场2000余名观众的阵阵掌声……。开幕式得到广大参赛院校的称誉。本届大田赛组委会主任、广东省副省长李鸿忠同志对开幕式晚会用了三个字来评价:‘很成功!’他认为这场由华南师大自编自导、引人入胜的精彩晚会,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广东高校的水平,使本届大田赛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大田赛期间我课题组还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发放了255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填表人职业:领队13人,教练31人,运动员183人,裁判员3人,其他25人。回答问题:认为这场团体操表演效果非常精彩和精彩者191人,占75%;认为这场团体操有新意者220人,占86%。许多运动员、教练员在写看后感想中充分肯定“团体操总体设计新颖,表演紧扣主题”;“精彩、有活力、富有时代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突出了体育精神,看后令人振奋,很受鼓舞,给人以美的享受”;“电子屏幕背景设计很有新意。服装设计、舞蹈编排新颖”;“音乐灯光配合得好”;“本次开幕式是最精彩、最圆满的一届……。”
  
  上述评论与调查表明我课题组对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成功。分析其成功点为:
  
  ① 推出新颖构思
  
   团体操的总体方案相当于一个剧本,它构架了整个团体操的主题思想、结构内容和形式手段。因此,团体操的创新首先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总体方案的创新,所谓不落老套的“剧本”才能产生大的变化效果。团体操《为明天干杯》正是跳出以往团体操惯用的“开场热烈欢迎或欢庆,接下来是抒情或歌颂,最后是拼搏奋进”的模式及文艺表演常用单个不相关的节目荟翠成一台戏的构架形式,在我国团体操和文体表演中首次设计了“火的宣言(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歌颂)→春的奏鸣(为全国体育健儿加油)→诗的畅想(展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美的祝愿(为今天的成绩庆贺,为明天的辉煌干杯)”等全新的内容与结构,使人们对所表演的内容没有未卜先知的感觉,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心理感受。
  
  ② 突出体育特色
  
  近年来以歌舞、戏剧、杂技、模特表演等文艺形式组成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已屡见不鲜了,而以体育形式为主体的团体操人们似乎有些淡忘了。而团体操《为明天干杯》正因其自始至终突出了体育特色,如用三人、多人技巧和团体操的徒手操及横队、纵队、圆型“浪”,来表现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用体操的队列队形变化来表现引导队引来八方健儿;用啦啦队操为全国各代表团加油;用旱冰和跳绳表现大学生精神风貌;用体育舞蹈为今天的成绩庆贺,为明天的辉煌干杯。音乐中多处剪接了多届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音乐,背景中汇集了国内外许多运动竞赛的精彩图片和镜头,朗诵词中充分宣传体育历史、奥林匹克精神。所以整个团体操的表演内容形式有着鲜明的体育性质,更好地体现了运动会的体育特色,使人们欣赏到不同于舞台文艺表演的另一种风格的人体艺术表演,以其青春、豪放的“性格”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艺术享受。
  
  ③ 巧纳艺术形式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集体表演项目。体育与艺术结合得越巧妙、越密切,其艺术水平越高。团体操《为明天干杯》正是在突出体育特点,以体育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同时,根据表演内容的需要巧妙地吸收了许多文艺形式,如:器乐、声乐(合唱、重唱)、舞蹈(秧歌、鼓舞、现代舞)、魔术(在团体操中首次运用魔术的形式)、朗诵,采用了灯光、背景等舞美手段,才使团体操不仅具有独特鲜明的体育特色,还具有徇丽多彩的艺术魅力。
  
  ④ 体现时代特点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前进,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体育艺术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不可能以新颖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观众。因此团体操的创新应当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为此团体操《为明天干杯》的编导们选编了极具时代特点的多种表演形式,如:健美操、啦啦队操、爵士舞、现代舞、体育舞蹈等。音乐中选辑了一些迪士科、爵士音乐,还揉进了巴塞罗纳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歌曲。特别是采用了电子大屏幕背景,汇集编制了大量的奥运图片、当今国内外体育竞赛精选,及校园生活片段,甚至编入了申奥成功的激动人心的镜头。这样不仅美化了表演衬景,拓宽了表演空间,传递了更多的信息,解决了许多无法通过前台表演者表现的深刻内容,而且从表演形式上增加了科技的含量。使人们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特色,嗅到了现代科技与文体表演紧密结合结出的硕果芳香。在我国以往的团体操中还没有如此充分地运用电子大屏幕,因此,它为团体操的创新挥写了重要的一笔。观众在回答问卷调查中“您认为这场团体操表演的新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百分之六十三的人首推电子屏幕背景。
  
  总之,上述几点正是本届大田赛团体操之所以给人留下新颖独特感受的原因,也是团体操如何能创新的几点经验体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可为运动会营造一种热烈的气氛,表达东道主对来自各国(各地)体育健儿们的欢迎之情及对运动会成功的美好祝愿。因此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对增进人类的和平、友好,激励人们公平竞争,奋发进取有着积极的鼓舞作用;一台出色地反映国家实力水平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又会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大大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从而对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及其训练有助于人类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繁荣;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体育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包括仪式部分和主体表演部分)是一种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对人类的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当不断深入研究和促进这种广场体育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② 我国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传统是以团体操作为主体表演形式。我国地广人盛,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使中国团体操形成了场面壮观、气势宏大、图案优美、形式丰富、动作整齐、变化有序、技巧高超等外观;而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审美心理、思维方式等又使中国团体操具有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构思严谨,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的内相。中国团体操的民族特色使她在群芳吐艳的世界团体操花坛中显示出独特的风采,也为我国数届运动会开幕式增光添彩。为此,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和发展这一极富民族特色的宝贵的广场体育艺术财富。
  
  ③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与文艺表演不同的是,团体操以体育形式为主,其他文艺形式或为局部点缀,或陪衬装饰,或是画龙点晴,或将其体育化的再现。同时,它以广场为设计舞台,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形成了适合于广场表演的队形动作、图案造型、背景等特殊的表演语汇和表演手法,有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理论体系,形成了有别于舞台文艺表演的独特风格。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可以令观众欣赏到经艺术加工的体育表演,得到与常见的各种文艺形式不同的艺术享受。因此,发展广场体育艺术——团体操,而非仅仅用文体表演取而代之,是珍视、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体育文化财富,保持运动会特色,促进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不断发展提高的一项决策思想。
  
  ④ 时代的发展要求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也要大胆地改革创新。第九届全运会开幕
  
  仪式表演的创新打破了运动会仪式不能改变的传统观念,在保持应有的仪式内容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单调沉长的运动员入场方式,大大缩短仪式的总时间,使开幕式更加精练,并充分调动多种舞美手段,增加入场仪式的艺术性。从而开创了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仪式改革的先河,为未来国内外大型运动会仪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七届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仪式的改革,省去了专门的文体表演,将入场仪式与一定的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仪式的艺术性。从而为全国单项运动会或省级以下运动会开幕式开辟了一条较为省时省力,仍保持较热烈场面的表演设计的新途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团体操以“推出新颖构思、突出体育特色、巧纳艺术形式、体现时代特点”为创作指导思想,取得了十分成功的演出效果,为我国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创新提供了经验与理念。
  
   4.2 建议
  
   ①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能否在体操管理中心成立中国团体操协会,这是我国团体操专家和广大团体操工作者50多年来的心愿。成立中国团体操协会将有助于经常研究和交流团体操事业发展中的理论、经验、成果及问题,承接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创编设计任务,举办学习班培训团体操师资,从而促进我国团体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这一广场体育艺术事业的发展。
  
   ② 在更多的体育院系开设团体操选修课,为社会和基层学校培养团体操编训人员。并加强广场体育艺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为我国大型运动会培养更多的团体操编导。
  
   ③ 加强广场体育艺术方面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多出专著和论文,以提高我国团体操理论研究水平,更好地指导创作实践。
  
  ④ 希望国家体育总局向我国有关部门建议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方案应向全社会招标征集,使广大体育、文艺工作者都有机会投标。并集中全国优秀的体育、文艺工作者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辉煌成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团体操》,毛学信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广场运动艺术——团体操设计方向之研究》,黄宽柔,《体育学刊》1998.5
  
  [3]《体育美学》,胡小明,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再版)
  
  [4]《对现代国际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策划思想的探讨》, 黄宽柔,《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5]《健美操 团体操》黄宽柔、周建社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12
  
  [6]《世界团体操特色及发展趋向探蹊》,黄宽柔,《体育科学》2001.5
  
  [7]《我国团体操设计的研究现状初探》,郑丹蘅,《体育学刊》2001.1
  

完成时间:2004.10.29 21:22:2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