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成不变的生活,枯燥乏味。每天两点一线,烦闷抑郁。
拿起书,一无所获;放下书,又无处可去。
也尝试着独自去散步,却见路人侧目怪异的注视。硬着头皮走了一段,终于无法坚持下去,只得箭步疾行里起来,倒象赶路。
才发现,连散步都是不可以一个人的。
人是孤独的个体,却又是最害怕孤独的个体。谁说过:“人生在世有个伴是最重要的,否则生命都好似缺憾。”
有了伴,心灵上孤寂与否不得而知,至少个体上有了改变,不至于连依靠都没有。
这也是婚姻之所以被需要的原由吧。不是有话说:“人们往往爱的是一个人,嫁娶的是另一个人”吗?可见婚姻并不都是爱的结果,许多时候,它只是一种需要,一种到了一定年龄所必须做的选择,一种形单影只必须寻找的依靠。
而这种需要,这种选择又是无奈与悲哀的吧。
每天闷在家里,似要窒息。手机也沉默了几天,好似赌气不肯声响。连海的电话都不再来,据说他近来极繁忙。
海是几年前在Q里认识的朋友,一直间或在Q或手机里收到他的节日问候。只是近来他的电话与短信频繁起来,许是工作压力太大,需要一个倾诉与放松的地方。
其实他不是一个好的聊天对象,彼此的聊天只局限于生活的表层。许多时候无话可说,只絮絮地说着一些废话。令我不免觉得有些乏味,可又觉得聊胜于无。
也许这和他学理科有关系,又也许这和他从商有关。久经商场使他早已习惯于为心灵穿上厚厚的盔甲,坦诚相见反倒让他无措了。
但他绝对是个聪明的人,懂得网络生存的规则,从不提见面,不探隐私 ,不追问也不强求什么。这份友谊也许正因如此,才让我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得以延续至今。
邓老师说我是一个心里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患得患失,常有恐慌、低落、失望的情绪。
我也知道这是我的心理弱点,所以常常开导自己。有时候觉得阿Q精神也不错,至少可以调整自己,平衡心态。
下午倒接了几天来的第一个电话,是某人打来的。未说几句话便因有人找他而中断,说是一会再打来。可等到现在,过去了若干个“一会儿”,他的电话始终没来。
一再觉得自己的可笑,早就劝过自己,不要去等待,不要去盼望,以平常心去看待所谓的承诺。(也许他们认为这只是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没有人傻得象我一样把它当成一个承诺!)
虽然早已习惯了被忘记,被辜负感觉,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望与难受。
生命的何去何从,令我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