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手稿)
作者:冬眠
金银岛 之 引子
3
再后来,海洋市建起了新机场。建机场时曾有过争论,许多海洋人认为应该在原来这个机场跑道上扩充重建就行,但是市政府却把新机场建到市北去,仍然留了这片荒凉之地,引得市民一片置疑和谴责声。没过两年,海洋人开始富裕起来,住房越建越大,马路越修越宽,市区也变得越来越广,渐渐地,海洋的市区就延绵到了这个旧机场来。随后,机场的跑道,连同那些松林被推土机铲掉了,开发商先是盖起了一片豪华别墅,再接着又扩大成为一个别墅合并多层、高层楼的花园住宅区。这个住宅区起用了一个新名字,就叫金银岛。
到了今天,从城市地图去看,金银岛巧好处于城市东西之间,很像以前落鸥盆的农人挑担子的模样,城市向东西自由舒展,而金银岛恰好就是农人肩膀上那一节扁担。所以,现在无论谁到了海洋市,只要知道金银岛变迁历史的,准会赞扬当初做出决策的那位市长有眼光。就像海洋人现在说的话:“幸好这里不是飞机场,不然这海洋就风水全无了!”
当然,金银岛不是一天就建起来的,整个开发过程,前前后后将近十年。
最初的开发者是一个船夫。那个船夫走私手表收录机发财后搬到海洋市来,他率先看出这座城市的发展机遇,于是就向村政府买下金沟一侧的土地。他本来是想把金沟银沟两边全买下来的,可惜没能如愿。除了资金问题,最要命的是金沟和银沟分属两个不同的村,而这两村历来并不和睦。银村的人知道他买了金沟的地,于是坚决闭门拒绝合作开发。那个船夫没撤了,只好以他朴实无华的思维去经营他的事业:他自个掏了钱,又跑了银行,再串了一通他那些海边父老乡亲集资,还拉上一个刚刚念完大学建筑系的侄子,最后凭借一些贿赂的关系找人盖了红印章,有钱有人又有批文的就在金沟盖起了别墅群,船夫还为他的这片房产取了吉利的名字,叫金街。哼哼,等老子卖了楼房赚到钱,看你们银村人悔还是不悔!
可是这一盖楼,就把船夫压跨了!城市是在不断伸展的,可那是自西往东伸展。西边的银沟还荒凉一片的时候,东边却有了罗马石柱的豪宅,那些豪宅一栋挨着一栋,前前后后又傍着乱糟糟的松林,以及那些丑陋不堪的黄沙黄土,无论怎么看上去,那些别墅更像是海边渔村的农舍。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从市区来金街,必须经过一个村庄,再走过一片阴森森的松林沙丘,途中还有一座小小的娘娘亭。那娘娘亭很有历史,传闻最初是遇了海难的渔民飘流到此,在那里烧松枝代香祁求菩萨娘娘赐以平安早日获救归家的,据说一直很灵验。落鸥盆和大陆连一片后,再没有飘水渔民在此上岸了,但又有以前逃生回家的人挣到银子的,或者是儿女有成就的,凑了钱在那里修了亭以示感恩。以后日本军队修筑机场,又死了很多民工,那些民工很多是被抛入大海的,他们的亲人见不到尸骨,也就在娘娘亭为其点香祭拜纪念忌日。再后来就是那些被枪毙的犯人家属,也有在亭子上烧银纸摆贡品的……如今海洋人打渔出身的不多,但是很多人却承袭了渔家敬畏神仙的习惯。所以,那条金街的楼房有的是盖了,有的还没盖,又有的盖了半搭子,图纸上画的四十几幢别墅,到头来他只卖掉一幢。后来银行逼债了,渔家乡亲们追来讨集资款了,船夫本人这才听到关于娘娘亭的故事,总算大彻大悟。据说,他连着在娘娘亭前跪了三天,从此再没人见其踪影。
第二个接手开发的是银行,也就是船夫的债主,可是闹腾了两个月就不了了之。后来金银两沟的人费了一两年才弄明白:那些银行家哪有诚信可言,纯粹是在倒换它的抵押物而以。接着他们又弄懂了另一件事:当初船夫买地是分期付款,如今人走了,地款还欠着大半截,金沟人也就摊上个大债主的份,而政府的规划又要求这一带必须连成片开发,银沟人手里的土地若是不和东边的联合开发,最终吃亏的是双方,所以最好还是两村联手干。到了这个时候,两村的首脑和老人组才算开明起来,他们认清一点:这块黄金宝地必须合起来,才能炒热,热炒了,才赚得到大钱。祖宗十八代前的那点冤结算什么?赚到大钱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于是,两村人携手合作了。
但是这两村人的合作最后并没成功。他们达成了几乎所有的共识和默契,最终却绕不过一个弯:那座娘娘亭怎么办?
那娘娘亭既不属金沟,也不属银沟。它是外乡人修的,位置恰好在两方的中间,要在这里开发住宅区,总得把它挪个位,可是挪去哪里?往东挪,金沟人不同意;往西挪,银沟人不同意;往南或北,市政部门更不同意。若是不挪走直接拆除了,又谁也不敢动这个手。于是,折弄了没几天工程又搁起了一、两年。但是城市却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中,此时的市区早已往东越过了金沟,市政府不能容忍:崭新市区的中央怎可保留一片荒凉丘林和半截飞机跑道?!于是,政府限期开发的行文发下来了,金银沟的人只好弄一两台推土车装装开工的场面,一边找规划部门扯皮新图纸磨时间,另一边急风骤雨地掀起售楼大热潮。但是,无论规划局的官员还是想购房的客户,大家都无一例外指着图纸上娘娘亭的位置问:“那是什么?”……金银沟的头头脑脑们疯了。
4
好在这时候来了第四位开发者。所谓能者不难,这人叫苏冬至,是个能者。他用了两个小时说服金银沟的人,让他们抛热芋般地把开发项目全盘转交给他的建筑开发公司,随后重新画了小区规划图,连同呈报直至批准,两周之后,金银岛住宅区正式动工并发售。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还领来了一位香港阔佬和一班光头和尚,又烧香又念经,转眼间就把娘娘亭里的娘娘请到港口对岸的乱石山丘去了。过了一年,乱石丘那边竟然盖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娘娘殿,成了海洋市名胜之一!
原来那位香港阔佬以前也是海边的穷苦人,据说某年的某一天,他走过飞机场边娘娘亭时饿得心慌,就拿走上面一块熟番薯吃了。当时是困难年,那番薯是别人当供品孝敬菩萨娘娘的。他还是个孩子,吃完番薯后看到四周树林萧瑟兮兮的挺吓人,心里有些发秫,便学着平时所见大人祭拜的模样,又下跪又磕头,嘴里乱七八糟叫道:“娘娘保佑,今天我偷吃了您的番薯,将来我挣到钱,一定为娘娘盖一座大殿堂,让娘娘离开这鬼林子。”…………现在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还真挣了大钱,如今回来出资盖庙殿,算是向菩萨娘娘兑现了昔日的诺言。
这个故事最初是海洋人茶余饭后时流传的,很难说它的真实性如何,但后来有记者在市报上写出专访确认此事,一下子就使金银岛变得又传奇又经典,以致让所有海洋人全发烧了。住宅区里所有楼房,无论高层的,多层的,别墅的,无论是盖好的,没盖好的,还是图纸上画的,一夜之间全部被海洋人买走!这个苏冬至名利双收,一举出尽风头,成了海洋的名人。至于那些已经转为城市户口的金银沟人,除了收到数年前早该收到的土地补偿款,唯有目瞪口呆的份了。
如今,各色各样的人住满了这个花园小区,它有两条小河溪,有重新栽种的参天树木,有草坪,有石雕、泳池、球场以及配备自动消防铨的地下车库。那些住宅单元宽窄不同,楼价有便宜、中挡和天价的几个档次,但是海洋人异口同声地说:住金银岛的人,没有不上挡次的。……
(引子完,待续)
本人原创
转载必究
2004/08/27首发于网易集英文苑
2004年08月31日11:08 笔友读解 [补记]
以前有句老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在看来,似乎也不见得。
若是一个人犯了天条,又可免遭惩罚,日后还有报恩的热闹,想来那必是每个人内心里最不可告人的愿望吧。就像这小说里那个偷吃了供品的男孩子……呵呵:)当然啦,若是犯了罪又被人逮着了,再怎么视死如归,恐怕也只有空留美丽在人间的份吧,就像那个带笑伏法的女犯……
有时我也迷惘,小说到底是理念的直观艺术表达呢,还是作者捕捉生活的形象表达?至于具体到此文的引子属于那一类,可能就是因人而异的阅读感觉了。
个人见解而已,也许我的解读并不正确:)
——老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