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无处告别,寂寞如歌 无处告别,

写作者:生命之杯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4年08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0

  无处告别,寂寞如歌
  
  
  
  是我来的太晚,所以只能看到一个远去的背影,和一地的寂寞。一个朋友说过:“不要把寂寞揉碎,扔在地上,任谁拾起了,都是一声叹息。”
  
  
  
  我只能,点开“寂寞如歌”,静静的,循着一缕诗魂,去拾捡寂寞、细数前尘,然后不可遏止的是心弦的应和,难言的感动。
  
  
  
  原本已经不再读诗了。对于诗歌最后的记忆,是大学里所谓校园诗人的轮番荼毒——浮躁的心态,迷乱的心绪,肤浅的痛苦,梦魇的呓语---------
  
  
  
  可是我知道,诗是最纯粹的艺术,应该有率真的性情,炽热的情感,敏感的灵魂,是天使的歌唱,是天籁的回响;我也知道,谬斯是最骄傲和苛刻的情人,她要的,是你最无悔的爱,最倾情的付出,最热烈的燃烧--------
  
  
  
  原本已经不敢读诗了。所有诗意的灵魂都是敏感和痛苦的灵魂,所有诗意的美都有内在的忧伤和脆弱,我,不敢触及,因为知道。我知道——那样的灵魂要有殉道者的热情,苦行僧的意志,必须拒绝太多的诱惑,抵制尘世的喧嚣,倾听内心的声音,承载生命的痛苦,因为“痛苦出诗人”,因为“文章憎命达”---------你看光是因为有感于时光的流转,一叶可以知秋,白发便成千丈,只缘秋下一心愁,那是双溪蚱蜢舟也承载不起的轻愁呵,你教我们如何去承载?我宁愿和别人一样活得混沌和简单,我宁愿在疏懒中流放自己,在平庸中继续沉沦,因为平凡当中蕴藏着安全的宁静,平稳的幸福,原来,精神的幸福和现世的幸福,并不是一样。
  
  
  
  可是我读到了真正纯粹的诗,和真正纯粹的灵魂。有人评价徐小爱克斯的诗寂寞、清淡,就象一杯清茶,——是真的,清淡如茶,又醇厚如茶,缓缓地泡开,里面沉浸的是细腻的心情,潮湿的忧郁,柔软的疼痛,明净的忧伤,自然,悠远,要怎样善良和敏感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在咖啡屋里听一场春天的雨 》
  
  
  
  
  
  
  
  雨,请你告诉我:我该学会用诗歌抒情,还是该学会沉默?
  
  
  
  ——在人生的途中,我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
  
  
  
   ——题记
  
  
  
  最好是在春天。最好是在黄昏。最好是一个人
  
  
  
  坐在咖啡屋的窗前。最好把耳朵藏起来,有心就够了。
  
  
  
  雨淅淅沥沥、连绵不断地下。天空自然是伤感的。
  
  
  
  
  
  
  
  街上的车辆、人群来来往往,不知去向。记忆中的梅子
  
  
  
  她的碎白小花的裙子,渐渐地远了。视线无力地行走,一不小心
  
  
  
  撞在玻璃窗上:一个泪痕如雨,桃花的脸。
  
  
  
  ——最好是望着天空,久久地发呆。
  
  
  
  
  
  
  
  咖啡飘来昨天的芳香;音乐正从一张旧唱片里
  
  
  
  缓缓走出:容貌典雅、端庄,音色清丽、纯正,略带感伤。
  
  
  
  而这些终究成为某种点缀。
  
  
  
  ——在这春天的、黄昏的、江南的、一个人的、雨的面前。
  
  
  
  最好是心也空空的,什么都不想。一个人坐在
  
  
  
  咖啡屋的窗前,坐进一场春天的江南的雨声里——
  
  
  
  
  
  
  
  
  
  
  
  雨水,自然而然地从身体中流过,带走
  
  
  
  岁月的泥沙:少年时的痴心,年久失修的爱情,以及
  
  
  
  野草一样疯长的思念。——最好是
  
  
  
  把我——一颗悬浮于世的尘粒,也带走。——趁着:
  
  
  
  咖啡还留有余香,音乐刚刚进入尾声,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还有————
  
  
  
  
  
  
  
  《我想我是个木匠》
  
  
  
  
  
  
  
  我在慢慢锯一块木头
  
  
  
  我想我一定把她锯疼了
  
  
  
  木屑簌簌落下来
  
  
  
  
  
  
  
  好好的一块木头
  
  
  
  就这样被我锯断了
  
  
  
  
  
  
  
  我想我不是个好木匠
  
  
  
  我没有斧子
  
  
  
  
  
  
  
  我想我不会再做木匠了
  
  
  
  我抱起两块木头
  
  
  
  和她们一起疼......
  
  
  
  --------------
  
  
  
  我不能不被感动着。而他只是淡然地说:“简单,简单,再简单些;自然,自然,再自然些”。这里面,其实蕴涵了多少对诗歌的炽爱?
  
  
  
  在寂寞中歌唱,歌唱着寂寞。“诗歌是个寂寞的东西,一天天写诗,一天天靠近自己”,在我们选择逃避的时候,他平静地面对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抒写自己内心的旋律,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寂寞。
  
  
  
  他说来到这网络,要寻找的,就是文字和诗歌。
  
  
  
  他说要离开这网络,要开始下一次的寻找。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们始终,都是过客。
  
  
  
  我们偶尔撞进了这网络,我们游荡在这网络。可是有几个人知道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这到底是我们人生旅途当中的一个驿站,还是我们灵魂最终栖息的家园?
  
  
  
  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明确自己飞翔的方向,始终,他是无怨无悔地,将自己奉上了谬斯的祭坛,离开网络这一个驿站,那里才是他最终要归宿的家园。
  
  
  
  走的如此决绝,一个那样孤独而又勇敢的背影,是飞蛾扑火的壮烈,是凤凰涅磐的燃烧,映照了我们的迷惘和懦弱——我们都是不敢为梦想付出的鸵鸟,为了逃避梦想的追逐一头扎进俗世的沼泽。
  
  
  
  眺望着远去的背影,我们无处告别。
  
  
  
  最终是——寂寞如歌,且歌且行,我们始终还是:在路上。
  
  
  

完成时间:2004.08.18 09:01:3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