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价值及长线投资,当然不可不提分别有股神及股圣之称的毕非德(Warren Buffett)和彼得林治(Peter Lynch)。他们的投资格言及理念,实在值得各投资者细味。
毕非德的投资哲学非常简单,只有两条规条:第一是永远不可输钱,第二是永远不可忘记第一条。这种看似非常简单的哲理,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多个能彻底做到呢?当很多投资者初尝赚钱滋味时,通常都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忘记怎样保住本利,反而再加码押下去,一旦市况逆转,不少人最终连本带利都输掉。所以,要做到这两条规条,投资者一定要有好的判断力和定力,并且要有完善的资产分配(asset allocation)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计划。
其实,「不要输钱」这个投资哲理,在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及哈佛大学的资产分配中亦表露无遗。以耶鲁为例,为了更能有效运用资金,八十年代起已开始改革投资策略,从过往侧重以表现为主(performance management),改弦易辙以风险管理为主,并著重价值投资。为减低市况逆转时的损失,耶鲁的投资组合利用了不少新旧的另类投资,如对冲基金、创业基金及房地产等的另类投资中,而且比例不小,相较其他机构在这几方面的投资多出三倍。耶鲁这个组合每年平均复息回报率达17%,资产已由十年前的三十二亿美元增长三倍,至目前的一百一十亿美元!事实上,耶鲁的投资组合已接近完美,不易受信贷风险所累,但又没有传统组合的回报集中在经济复苏阶段的问题。此外,组合内各投资的相关性不大,不单有助分散风险,最重要是能够为组合取得长远稳定的绝对回报 (absolute return)。
耶鲁捐助资金把投资市场分成四个阶段——复苏期、狂潮、反弹和投机期,四个不同阶段分别透过量化分析资金多寡而决定,然后耶鲁就按著不同阶段设计投资组合,计算未来投资回报及某阶段发生的或然率,而非如港股般用恒生指数到达某一水平来作决定。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投资机会.
毕非德的价值投资法亦是十分易明,综合为八大项。这八大点的精髓,就是「唔熟唔食」——即只投资在熟悉的行业,并著重在有稳定回报及前景的企业上,不会投资在只有远见而没有实际盈利表现的公司,而且在投资上多下研究分析工夫,更要熟悉在什么价位是抵买,什么价位是太贵,在出入市的时机掌握也较好。毕非德著眼在那些每年能提供不少于15%回报而价格合理的投资项目,一旦找到便长线持有。这些投资方法说易难行,最大的困难或敌人莫过于自己的心魔。就如毕非德在1999-2000年时,当整个市场疯癫追逐科网股之际,毕非德对此却无动于衷,坚持其原则,认为那些企业只有远景却没有盈利,故此决不投资科网股。因此,其投资旗舰巴郡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每股盈利由98年的二千二百六十六美元降至99年的四百四十二美元;股价则由八万四千美元跌至四万美元。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巴郡终能成功避过科网股泡沫。所以,投资者欲从价值投资法中赚钱,请先锻炼其定力,抗拒外界诱惑,以平常心对待。
至于彼得林治在其著作《One Up on Wall Street》中曾提及,他经常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投资机会,继而锲而不舍地分析研究。最经典例子莫过于当年他妻子以用家身份告知某新丝袜的优点及销售特性,这引起林治对该丝袜生产商的兴趣,从而深入分析那家被市场忽略的优质企业,并在其股价低位买入,最终获得厚利。所以,只要投资者运用常识,再加上其分析能力,便能做到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并非分析员的专利!
过去数年香港经济不景,大多数企业业绩盈利平平,甚至出现亏损,企业裁员、缩减规模比比皆是,冻薪减薪的情况十分普遍。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欲大减,通缩情况严重。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市民在其他方面悭吝,亦不能不吃,因此廉宜的快餐店经常挤得水泄不通,业务及盈利不减反增,尤以管理层素质为佳的大家乐(341)最为受惠。大家乐的股价由98年初的低位一元三角三仙,上升至昨天收报八元二角五仙,每年复息增长(未计股息)高达32%!若投资者当年经过大家乐分店观察到人头涌涌的景况,并细心分析研究公司的经营及盈利情况,并在低位买入大家乐股票,回报实在十分可观! 投资犹如做生意.
彼得林治指出,投资者应选择派息的公司,因为那些公司的股价较不派息的有支持。此外,在选择收息股时,必要翻查过往派息纪录。最好是那些过往五年或以上保持一定派息比率,而且每年随著收益而增加的公司。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价值型投资者,应具有企业家的精神。在投资前,必须了解公司的前景;若没有前景,即等同没有投资价值,因为我们投资是公司的未来。一般而言,若公司有前景,业绩好时均会派发股息;但若公司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少派一点股息仍可接受。从另一角度而言,投资者以股东身份,为公司未来前景加点投资,如投资得宜,往后回报将更为可观呢!
或许阁下会说:「价值投资是好,但我岂有那么多时间去分析如此多公司呢?况且我哪有如此多的资金放在多只有潜质的公司上去呢?」
其实,除直接投资在公司股票,投资者亦可考虑投资「价值型」基金,把选股工作放在基金经理身上。现在基金界中亦有一些基金经理专崇价值投资法,并以此作为其所管理基金的投资策略。
在市况好时,一般基金抱著羊群心理,不断追求表现,因而录得超卓回报;相反,价值型基金因侧重企业价值,表现较为平稳,回报相对那些表现高超的基金,显得只属一般。可是,在逆市时,价值型基金仍能维持平稳增长或跌幅较小;相反,其同侪可能已出现严重亏损。总体而言,价值型基金的长远表现应较平稳可观。
本栏有幸访问了素有基金界亚洲毕非德之称的Comgest Asia董事总经理,了解他们的投资策略及心得,下周将与各位分享。
最近环球股市仍然波动,美国经济数据又转强,6月份消费信心回升造成美元反弹,故金矿股及矿业基金等回软。至于台湾受两岸紧张气氛及台湾债券基金大量赎回而使台股下跌至5200点的影响。论基金因素,台湾已达抵买水平,若台股跌破5000点便可以考虑。
至于日本,最近也跌至东骥推荐的万一点水平附近,万二点也破不了,所有市场都是有波幅□升幅,绝不宜高追,只能到达低位才吸纳,但波幅可能约为10%。若计算交易成本及考虑投资的时机,未必能够充分掌握高低位,反而少做少错可等待更佳入市机会来临。
最近美元转强,促使AHL下跌约4%,暂时按兵不动,等待9月份才有明确方向,故8月中下旬宜部署,暂时组合谋定而后动。
毕非德投资八大法:
1. 订下及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计划;
2. 以合理判断发展自己的投资策略;
3. 细心研究企业的销售数据和盈利;
4. 仔细分析所投资的企业上;
5. 尽可能了解所投资的企业的管理层素质及经营管理手法;
6. 一旦找到值得投资的目标,不要被市场或经济预测所左右;
7. 如没有值得投资的目标,宁愿手持现金,亦不受投资气氛影响而高追投资项目;
8. 只投资自己熟悉的公司。 2007年02月23日21:02 [补记] 巴菲特只关心三类公司
巴菲特在56年的投资生涯中,从不谈论股市的泡沫。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股的泡沫时期,即使纳斯达克指数冲上6000点,巴菲特也毫不理会。巴菲特说:“我只关心那些被低估的有价值的公司”。
巴菲特只关心三类公司。一是有垄段性资源的公司,二是有差异性的公司,三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第三类公司最难寻找。巴菲特当年为了投资西尔斯百货公司,详细了解了西尔斯百货公司的每平方米的销售业绩和利润。
巴菲特从不关心大盘的涨跌。他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买中国的房地产。巴菲特回答:“我只赚自己熟悉的行业的钱”。
这也说明,巴菲特是人不是神。这对我们今天的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