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再学《中国通史》

写作者:闲云孤鹤     日记本: 时光的印迹

日期:2024年09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55

  
  早年还在求学的时候,经王师兄的指点知道有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这套书,王师兄也极力推荐要读这套书。工作后,面对单位的那座大大的图书馆,我那个如饥似渴的阅读阶段就开始了。当然范先生的《中国通史》也在必读书的前列。就这样四本书就细读了一遍,收获很大,从此,我对中国历史的大概念就形成了,起码框架很清晰。
  前些年,我发现网上有一套《中国通史》的视频可以下载,于是几经周折也完整地下载了这套大部头。这套视频整100集,是国家文化部门专门搞的大工程,720p的清晰度也满应付现在高清时代欣赏习惯。我觉得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极其重视这种新科技带来的具有声光电信息的阅读,有文子有图片有解说也有活动的画面,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这类视频一来可以供自己细细品读认真学习,再者也可以给小孩子们留一套学习的资料,还可以作为送朋友的礼物,只是再给人家复制一套就是了。
  以前,看易中天先生的讲座,使我这个文史外行知道有吕思勉先生其人。但是吕先生的个人故事以及他的著作等等却是不知。
  前些时日,在《喜马拉雅》上浏览,发现有人讲述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我想,就冲吕先生的名字我也要听听这档音频节目。 这套音频是一个叫游学中华的家伙播讲的,这档音频起始是发刊词,首先介绍了吕先生这部书的特色,吕先生的历史观点以及这套书的受众,我这才知道这部书是给中学生的讲义。当然这部书成书于30年代,这倒是我有些犹豫了,我知道新时代中国的考古事业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已经大大丰富和清晰了中国的历史,也对一些历史记载有了很详细的印证和改写。这类“旧史”能否满足我的疑虑是个问题。
  还好,发刊词里说明了,不仅逐字阅读吕先生的原文,还要解释它的内容以及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对吕先生的这部书的历史局限一并解读。果然,后边的节目就是照着他说的做的,这样这套音频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看来这个家伙也是一个文化人或者历史学者,不是那种泛泛的说书匠。
  紧接着播主讲述的是吕思勉先生的生平和他的学术成就,到这里我就已经学到东西了。
  举个例子,早年对历史感兴趣所以我对远古历史也有些了解,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乃至龙山文化,那么这些新石器的历史是怎么与二里头的夏文化对接的呢?一听便知,这中间还有个王城岗文化和新砦文化,这样中国的远古史就合缝了,这些都是新的考古发现。同样这个音频,也对甲骨和甲骨文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讲述,就是眼下甲骨文研究的状况也了然,这些都是“新历史”。不听这段内容,我还真不知道山东博物馆现在会收藏有那么多甲骨文片,而且至今世上已有甲骨片的流向也比较清楚。
  这套音频我打算一口气听完,到时候肯定会有大大的收获,高兴之余,特记之。
  二〇二四年九月二日
  
  

完成时间:2024.09.03 14:26:5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