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农村小学,简陋而落后。除了上好语文、数学这两门主课,课外阅读几乎是奢侈的事情。学校没有阅览室,大部分的家庭更没有闲钱给孩子买课外书。幸运的是,我虽没有课外书,但我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外婆,她可不是一般的外婆。我只说在外婆去世后发丧的那天,全村人浩浩荡荡,一片呜咽,挤满了大街小巷去送别,你就知道外婆有多优秀。
童年的岁月我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有多少个满天星斗的夏日夜晚,外婆轻摇着芭蕉扇,指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说七月初七的晚上,在葡萄架下面,可以听见牛郎和织女的谈话。于是我又多少回去静静地站在葡萄架下去听,但除了传来秋虫们音乐会上的歌声,什么也听不到。那是好多个北风呼啸的冬夜,我扶着年迈的外婆去院里上厕所,她指着天的西北角说,在刮西北风的时候,可以看见天上有一块补丁,那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痕迹。于是我多少回踮起脚尖,望着西北角仔细地找,但漆黑的夜空除了冷月繁星在笑我的痴狂,什么也没看到。《池塘鬼怪》里那双带毛的手吓得我好几天不敢一个人在家待;《放屁媳妇》笑得我肚子疼地满炕打滚;《九头鸟的传说》让我做梦自己变成了九头鸟……外婆就像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老师一说下课,同学们便如一群鸟儿跟着我飞出教室。教室的后面,是一大片开满馍头花的草地,我坐在馍头花旁边,一大群同学围着我,听我讲“外婆书”上的故事。黑女最爱听《黄鼠狼吃鸡》,每次讲到黄鼠狼在房顶上走的时候,黑女就猫着腰学着黄鼠狼在地上走来走去,惹的大家笑得前俯后仰。二狗最爱听《看戏》,每次讲到瞎子他就闭上眼睛学瞎子,讲到聋子他就手扶着耳朵说听不见,讲到瘸子他就跛着脚走路,把大家乐得东倒西歪。“外婆书”,让一群孩子百读不厌。
初一那年,期末考试要求写童话作文,语文老师给了我一个满分,并在教室给同学们朗读了两次,还奖励我一个笔记本,他在扉页上留了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此我便更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那以后,我成了班里的小作家,同学们纷纷找我写留言,作诗。记得同桌刚买了一个新的笔记本,里面有好几页彩色图片。她打开一张金鱼水草图让我给她作一首诗,至今那首诗我还记忆犹新:“清清河中水,白玉撒满底。水草棵棵绿,金鱼满河喜。”呵呵,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我真是有些自负,那样俗的文字也敢在别人的新本子上写!
也就在那年,外婆一跤跌倒下去,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面带微笑,安静而慈祥地睡着了。我第一次看到了含笑九泉,我想,外婆一定是去天堂给那里的小朋友讲故事去了。外婆一生勤俭持家,乐于助人。三间小屋每到下大雨,就会到处漏水,但却被外婆收拾的干净整洁,每一样东西都有固定的地方放置。外婆经常给我说:“东西从哪里拿,用完再放到哪里去,就算晚上不开灯,也一样能找到东西。”如此好多简单的道理让我终生受用。
学校毕业后,我做了一名老师,每次接手一个新班,我都是用“外婆书”上的故事做开头,让我的学生通过故事认识我、喜欢我、敬畏我。在充满故事和欢乐的课堂上,我用书香培育着一代又一代幼苗。虽难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只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走到外婆居住的村庄,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每一次文章获奖,我都会站在外婆的遗像前读给她听,和她分享我的小小成就。
外婆走了,但“外婆书”还在,她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她伴我走过童年,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指引着我写作的方向,在我成长地道路上撒满书香。如今,尽管我的书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但这本“外婆书”却在我心底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余生,我将继续传承着外婆的精神,将这本“外婆书”传递给我的孩子,我的学生。让更多的人在书香中实现梦想,在书香中报效祖国!
|